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顶部侧移的大小不仅与框支柱及其上部墙的刚度有关,也与转换大梁(托梁),尤其是落地墙

题目
判断题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顶部侧移的大小不仅与框支柱及其上部墙的刚度有关,也与转换大梁(托梁),尤其是落地墙的数量、位置刚度等有关。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6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Ⅱ类建筑场地,转换层设置在2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假定,第3层某框支梁上剪力墙墙肢W2的厚度为200mm,该框支梁净跨ln=6000mm。框支梁与墙体W2交接面上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拉应力设计值σxmax=1.38MPa。试问,W2墙肢在框支梁上0.2ln=1200mm高度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双排,采用HRB400级钢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方能满足规程对水平分布筋的配筋要求(  )

A.Φ8@200
B.Φ8@150
C.Φ10@200
D.Φ10@15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2条,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故本题转换层为第2层,因此第3层为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根据《高规》第10.2.19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3%。因此最小配筋率为:ρsh,min=0.3%,且不小于Φ8@200的配筋率。
  根据《高规》第10.2.22-3条,框支梁上部0.2ln高度范围内墙体水平分布筋面积为:
  Ash=0.2lnbwσxmax/fyh
  水平分布筋双排布置,且采用HRB400级钢筋,因此水平分布筋面积为:
  Ash=0.2×6000×200×0.85×1.38/360=782mm2;
  配筋率为:ρΦsh=Ash/(bwhw)=782/(200×1200)=0.326%>ρsh,min=0.3%。
  若选用8@150,其配筋率为:ρsh=Ash/(bwhw)=50.3×2/(200×150)=0.335%>0.326%,符合要求。
  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的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②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的配筋计算要求。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10.2.22-3条,框支梁上部0.2ln高度范围内墙体水平分布筋面积为:Ash=0.2lnbwσxmax/fyh;
  ②计算配筋时,必须满足部分框支剪力端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墙体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0.3%的要求。

第2题: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落地剪力墙和简体底部应加厚
B.框支层周围楼板不应错层布置
C.落地剪力墙和简体的洞口宜布置在墙体中部
D.框支柱中柱上方宜开设门洞

答案:D
解析:
框支柱中柱上方开设门洞,将影响力的传递,因此不宜开设门洞。

第3题: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剪力墙内力按()在剪力墙间分配,柱子剪力按()分配。

A.等效刚度,等效刚度

B.抗侧移刚度,等效刚度

C.等效刚度,抗侧移刚度

D.抗侧移刚度,抗侧移刚度


标准答案:C

第4题: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各道墙的地震剪力的分配,不仅与屋盖刚度有关而且与墙体侧移刚度有关。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下列哪一条规定是不正确的?( )

A.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50mm
B.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大于框支梁跨度的1/12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
D.转换层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11条规定,框支柱截面宽度,非抗震时不宜小于4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50mm;柱截面高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5,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2。第10.2.20条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抗震设计时尚应按规范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第10.2.23条规定,框支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第6题:

某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6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Ⅱ类建筑场地,转换层设置在2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假定,首层某根框支柱,水平地震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NEk=900k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为NGk=1600kN,不考虑风荷载。试问,该框支柱轴压比计算时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轴力设计值N(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500
B. 2850
C. 3100
D. 3350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11-2条,一、二级转换柱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考虑该增大系数。因此计算框支柱轴压比时不需要考虑增大系数,从而求得NEk=900kN。
  根据《高规》第5.6.4条和表5.6.4,地震设计状况下,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按表5.6.4采用,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为1.2,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为1.3。
  因此该框支柱轴压比计算时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轴力设计值N为:
  N=1.2×NGk+1.3NEk=1.2×1600+1.3×900=3090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3100,因此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支柱的柱底轴力设计值。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10.2.11-2条,确定一、二级转换柱在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考虑增大系数;
  ②根据《高规》第5.6.4条,计算该框支柱轴压比计算时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轴力设计值N。

第7题:

对于7度抗震设防的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 )。

A.在平面为长矩形的建筑中,落地剪力墙的数目与全部横向剪力墙数目之比不宜小于50%
B.底层落地剪力墙应加厚以补偿底层的刚度
C.上下层剪切刚度比宜接近于1
D.落地剪力墙的间距应小于5倍楼面宽度或60m

答案:D
解析:

第8题:

双肢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曲线呈()。连梁与墙的刚度比越大,墙的抗侧刚度()。

A.剪切型,越小

B.剪切型,越大

C.弯曲型,越小

D.弯曲型,越大


正确答案:D

第9题:

若把框架结构楼梯间填充墙改造为剪力墙,则该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

  • A、侧移刚度减小
  • B、项层框架柱的剪力减小
  • C、侧移曲线呈剪切型
  • D、底层框架柱的剪力减小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锚固按框支梁要求,其框架柱的配筋是否也按框支柱要求?


正确答案:GB50011规范7.5.4条第4款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提出其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按框支梁要求,因结构高度与钢筋混凝土房屋相比较低,其框架柱的抗震措施应符合7.1.10条规定的抗震等级要求,但不要求框架柱与托墙梁的节点满足强柱弱梁,故框架柱上、下端弯矩的调整可参照框支柱的要求执行。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