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11抗震规范6.2.10条第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

题目
问答题
GB50011抗震规范6.2.10条第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如何计算框支柱的数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抗震设计中,( )是应该特别加强的。

A.框架边柱、角柱、框支柱
B.框架角柱、短柱、框支柱
C.框架中柱、边柱、短柱
D.框架短柱、边柱、框支柱

答案:B
解析:
框架角柱和框支柱所处位置均不利,且受力复杂,应加强;短柱的延性较差,对抗震不利,也应加强。

第2题:

抗震设计时,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20
B.C25
C.C30
D.C40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假定,某框支柱(截面1000mm×1000mm)考虑地震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19250kN,混凝土强度等级改为C60,箍筋采用HRB400。试问,柱箍筋(复合箍)满足抗震构造要求的最小体积配箍率Pv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采取有效措施框支柱的轴压比满足抗震要求。

A.1.3%
B.1.4%
C.1.5%
D.1.6%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3条表3.9.3可知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第6.4.2条计算轴压比限值,


第4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底层框支框架及上部墙体如题图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支柱截面为1000mm×1000mm,上部墙体厚度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钢筋采用HRB400。



假定,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校核时发现,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均大于整体模型计算结果。由应力分析得知,框支柱边1200mm范围内墙体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为25N/mm2,框支梁与墙体交接面上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拉应力设计值为2.5N/mm2。试问,该层墙体的水平分布筋及竖向分布筋,宜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最低构造要求(  )



答案:D
解析:
依题,由有限元应力分析知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位于底部加强部位。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19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及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即:

第5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底层框支框架及上部墙体如题图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支柱截面为1000mm×1000mm,上部墙体厚度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钢筋采用HRB400。



假定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校核时发现,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在柱顶范围竖向钢筋大于整体模型计算结果,由应力分析得知,柱顶范围墙体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为32N/mm2。框支柱纵筋配置40Φ28,沿四周均布。如题图所示,试问,框支梁方向框支柱顶范围墙体的纵向配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最低构造要求(  )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22条第3款式(10.2.22-1)计算,可得框支梁上部一层柱上墙体的端部竖向钢筋面积为:



根据第10.2.11条第9款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柱在上部墙体范围内的纵向钢筋应伸入上部墙体内不少于一层。
配置6Φ 28,As=3695mm2,剩余钢筋面积:As=5625-3695=1930mm2。
配置8Φ 18,As=2036mm2,满足要求。
因此,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柱上墙体的端部纵向钢筋配置6Φ 28+818。

第6题:

落地抗震墙与相邻框支柱的距离,1-2层框支层时的规定为( )。

A.因框支层较低,距离不受限
B.当抗震墙配筋足够时,距离不受限
C.当框支柱配筋足够时,距离不受限
D.不宜大于某一规定值

答案:D
解析:

第7题:

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两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III类,结构基本周期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x900mm。
提示:①计算方向仅为横向;
②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

该建筑物底层为薄弱层,1~16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246000kN。假定,地震作用分析计算出的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层地震剪力为VEk=16000kN,试问,底层每根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VEkc(kN)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最低要求?
(A)150(B)240(C)320(D)400


答案:D
解析:
查《高规》表4.3.12知: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0.024;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即λ=0.024x1.15=0.0276
底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满足:
=0.0276x246000=6789.6kNEk=20000kN
根据《高规》3.5.8条,VEk应乘以增大系数1.25,1.25VEk=1.25x16000=20000kN
根据《高规》10.2.17条第1款,框支柱数量8根,少于10根,底层每根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应取基底剪力的2%。
即VEkc=2%x1.25VEk=0.02x20000=400kN
故(D)满足要求

第8题:

某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6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Ⅱ类建筑场地,转换层设置在2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假定,首层某根框支柱,水平地震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NEk=900k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为NGk=1600kN,不考虑风荷载。试问,该框支柱轴压比计算时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轴力设计值N(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500
B. 2850
C. 3100
D. 3350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11-2条,一、二级转换柱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考虑该增大系数。因此计算框支柱轴压比时不需要考虑增大系数,从而求得NEk=900kN。
  根据《高规》第5.6.4条和表5.6.4,地震设计状况下,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按表5.6.4采用,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为1.2,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为1.3。
  因此该框支柱轴压比计算时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轴力设计值N为:
  N=1.2×NGk+1.3NEk=1.2×1600+1.3×900=3090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3100,因此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支柱的柱底轴力设计值。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10.2.11-2条,确定一、二级转换柱在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考虑增大系数;
  ②根据《高规》第5.6.4条,计算该框支柱轴压比计算时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轴力设计值N。

第9题:

某商住楼地上16层地下2层(未示出),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6-25所示(仅表示1/2,另一半对称),2~16层均匀布置剪力墙,其中第①、②、④、⑥、⑦轴线剪力墙落地,第③、⑤轴线为框支剪力墙。该建筑位于7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Ⅲ类,结构基本周期1s。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及地下室为C50(fc=23.1N/mm2),其他层为C30(fc=14.3N/mm2),框支柱截面为800mm×900mm。[2012年真题]
提示:①计算方向仅为横向;②剪力墙墙肢满足稳定性要求。

该建筑物底层为薄弱层,1~16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246000kN。假定,地震作用分析计算出的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层地震剪力为VEk=16000kN,试问,底层每根框支柱承受的地震剪力标准值VEkc(kN)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最低要求?(  )

A.150
B.240
C.320
D.400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下列哪一条规定是不正确的?( )

A.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50mm
B.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大于框支梁跨度的1/12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
D.转换层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11条规定,框支柱截面宽度,非抗震时不宜小于4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50mm;柱截面高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5,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2。第10.2.20条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抗震设计时尚应按规范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第10.2.23条规定,框支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