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OD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OD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档案统计的基本步骤是( )四个阶段。

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提供调查资料

C.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提供调查资料

D.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研究、提供调查资料


正确答案:A

第2题: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设计→现场调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B.现场调查→设计→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C.现场调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设计
D.设计→整理资料→现场调查→统计分析

答案:A
解析:
完整的统计工作一般包括设计、收集资料(现场调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4个基本步骤。

第3题:

简述市场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第4题:

统计活动一般按照下列那个阶段进行()。

  • 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
  • B、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
  • C、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
  • D、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及统计资料开发利用

正确答案:A

第5题:

职业技能鉴定命题评价系统构成要素中,评价过程与方法的顺序正确的是()。

  • A、统计分析→搜集资料→进行评价
  • B、进行评价→搜集资料→统计分析
  • C、搜集资料→统计分析→进行评价
  • D、搜集资料→跟踪调查→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C

第6题:

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答案:
解析:
统计分析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是对已经初步整理的数据资料加工概括,并用统计量对资料进行叙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包括相对数的计算、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测量以及相关关系的测定。统计推断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推论总体的一种方法。
1.单变量定量资料
(1)统计描述:集中趋势指标中,描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可采用算数均数,对于对数正态分布资料(如抗体效价)可采用几何均数,除上述两种情况外的数据均可选择中位数描述集中趋势。
离散趋势指标主要有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极差主要反应数据分布范围,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没有考虑一组数据中其他数值的差异情况,数据利用率低,准确性不够,不稳定,因此,只可做为粗略量度。四分位数间距常与中位数结合使用,方差以及标准差常与算数均数一起使用,变异系数用于对比两个或多个度量衡单位不同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单位相同但均数相差悬殊的指标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2)统计推断:包含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针对不同设计类型的数据有相应的分析方法。对于单组定量资料,一般样本量均比较大,可以采用Z检验进行分析。对于两组定量资料,若为完全随机设计类型,数据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可以采用两样本t检验,否则应当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若为配对设计类型,差值服从正态分布应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选择配对设计符号秩和检验。对于多组定量资料,若为完全随机设计类型,数据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可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否则应当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多样本秩和检验;若为配伍设计,满足方差分析条件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否则选择随机区组设计秩和检验。
2.单变量分类资料
(1)统计描述:主要指标有率、构成比和比,应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合适指标,具体见常用流行病学流行指标部分。
(2)统计推断:主要是卡方检验,可以解决两个率、多个率、两组构成比、多组构成比等的比较。对于等级资料,还可以采用两组或者多组秩和检验来反映组间平均效果的差别。
3.双变量资料 双变量资料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方法。相关分析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方向以及强度,根据数据情况可以分为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两种;回归分析主要研究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第7题:

档案统计的基本程序是()环节。

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提供调查资料

C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提供调查资料

D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研究、提供调查资料


B
档案统计就是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技术和方法,通过表册和数字的形式描述和分析档案工作的各种现象、状态和趋势的工作过程。它是了解、认识和掌握档案工作总体情况的重要手段。档案统计的基本程序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提供调查资料。

第8题:

传染病暴发调查资料统计分析


参考答案:1.资料整理 查看所有个案调查表内容是否完整、准确;诊断是否正确;其他资料是否齐全。2.描述分布 对疫情全貌及三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如对本次疫情波及的地区、时间范围进行描述,计算总罹患率;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发病地区及是否具有某种生活习惯或经历等分组,分别收集具有某一特征的总人数及本次疫情发病人数,计算各组的罹患率、感染率;对各组率进行比较等。3.确定流行类型(1)一次同源暴露:暴发为一次暴露时,受感染的人是同次暴露于某个共同传染源,病例常集中在一个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其发病日期曲线呈单峰型,受感染的日期通常是在发病高峰往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的日期前后。(2)多次暴露:暴发为持续暴露时,人们多次暴露于传染源或暴露因素,发病日期持续较久,发病时间曲线表现为有两个以上高峰或持续性高峰。(3)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一般不形成大规模暴发,多表现为当地多发,呈家庭内续发。大多数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中,这一形式的传播会同时存在。4.暴露日期推算 根据最短、最长潜伏期可推算出暴露日期,一次同源暴露的第一个病例往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或最后一个病例往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就是大概的暴露日期。因为暴发曲线一般呈对数常态分布,故通过几何均数或中位数可计算平均潜伏期,进一步推算出暴露日期。5.流行因素分析(1)对计算出的各组率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进行检验,以确定这种差别是否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检验,根据P值的大小确定各组率间的差别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可能性有多大。(2)对比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病例发生情况,形成暴发原因的假设。如饮用某一水源、食用某种食物、居住在某一环境人群罹患率高于其他人群,即可提出发病可能与这一水源、食物、环境有关的线索或假设。(3)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的中心内容是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暴露者的比例,并由此估计暴露与疾病间的关联强度,以及估计差别与联系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有多大。常用OR值估计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联强度。(4)队列研究资料可分析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及由于暴露增加或减少的发病率(死亡率)数值。常用指标RR。(5)通过检测可疑环境标本(食物、水、器具涂抹等)、患者生物标本等的病原学指标,通过病原学上的一致性,来进一步证实食物、水在暴发流行中所起的作用及患者间的传播关系。(八)调查报告提纲撰写及主要内容 暴发调查结果应及时总结,写出书面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和单位。调查报告是对整个暴发疫情发生及调查处理经过等的全面总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 应简明扼要,一般应包括疫情性质及发生地点等内容。2.暴发疫情的发现和报告经过 包括暴发疫情的发现和报告的单位或个人(医院、疾控中心、其他医疗机构、公众等)、发现的渠道(网络、电话、疫情报告卡片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病地点、病种、数量等)、接报时间、接报单位等内容。3.发病经过及三间分布 包括首例患者情况,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患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等。4.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包括患者中各种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发生情况、一般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特异性或病原学指标检测结果等。5.流行因素分析 包括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患者之间的传播关系等的调查结果、采用的调查方法及主要调查过程。6.采取措施及效果评估 已经采取的防控措施,对疫情是否起到了控制作用。7.经验教训提出建议 总结从本次疫情得到的经验教训,为今后防止类似疫情的发生提出建议。

第9题:

档案事业管理统计方法的基本内容包括:()。

  • A、档案统计调查
  • B、统计整理
  • C、统计分析
  • D、实地统计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简述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①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
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③确定调查方法
④确定调查方式
⑤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⑥制定资料整理分析计划
⑦制定调查的组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