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工序中,锡林弓形板定位早,则()

题目
单选题
精梳工序中,锡林弓形板定位早,则()
A

锡林梳理效果差,须丛抬头效果好

B

锡林梳理效果差,须丛抬头效果差

C

锡林梳理效果好,须丛抬头效果差

D

锡林梳理效果好,须丛抬头效果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精纺产品的生产工序中精梳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毛粒、短毛。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分析弓形板定位过早和过晚会出现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锡林弓形板定位,是指用弓形板定规将锡林弓形板前沿与后分离罗拉表面距离固定,用螺栓把弓形板固定在锡林轴上时,车头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
弓形板定位过早,也即梳针的安装位置较前,锡林运转时第1排梳针到达上钳板唇下方的位置也较早,此处梳理隔距较大,故定位早梳理作用较差;同时钳板钳口闭口也要提早,闭口早则开口迟,会影响须丛抬头和分离结合工作。同时弓形板定位提早,当上钳板钳唇到达梳理隔距最紧点处遇到锡林针排数后,此时的梳针号数较细,容易损伤。
如果弓形板定位过迟,延第1排梳针到达钳板钳唇下方的位置较后,梳理隔距小,梳理作用好;钳板闭口迟开口早对须丛抬头和分离结合有利。但此时锡林末排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最紧点迟,容易抓走分离罗拉导入机内的棉层尾端,导致落棉中可纺长纤维数量增加。

第3题:

分离罗拉倒转定时提早时,为防止锡林末排梳针抓走倒入机内的棉网尾部纤维,应结合()弓形板定位,同时,还应()钳板闭合定时。


正确答案:提早;提早

第4题:

简述条染复精梳的工序,每道工序的任务和特点。


正确答案: 条染复精梳工艺流程如下:松团→毛球装筒→染色→脱水→复洗→(罗拉牵伸)→混条→头针→二针→三针→精梳→四针→末针。
①松球:将白毛球变松,并使每个毛球的重量一致,以便染色时能染透、染匀;
②毛球装筒:将毛球装入筒中;
③染色:给毛条染上所需的颜色;
④脱水:尽可能地将染液脱净、脱干;
⑤复洗:洗去浮色,加适当助剂,保证纤维松滑;
⑥混条:将不同颜色和不同种类的纤维按要求进行混合,并加以适当的油水;
⑦三道针梳:将毛条变成复精梳所要求的单位重量;
⑧复精梳:去除染色和复洗造成的毛粒和短纤维,也可以提高纤维的混合均匀度。
⑨两道针梳:改善精梳毛条的短周期不匀,提高毛条的质量。

第5题:

锡林定位


正确答案: 也称弓形板定位,其实质是锡林末排梳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最紧隔距点时间早晚。

第6题:

简述弓形板定位。


正确答案:用弓形板定规将锡林弓形板前沿与后分离罗拉表面距离固定时,车头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用于规定锡林针面与钳板及分离罗拉间的相对关系。

第7题:

棉精梳前准备工序任务是什么,分析对比目前常用的三种精梳准备工艺的特点?


正确答案: 精梳准备的任务:提高条子中纤维的伸直度、分离度及平行度,减少精梳过程中对纤维、机械的损伤,以及降低落纤率;将生条做成符合精梳机喂入要求的小卷。
(1)预并条机—条卷机(条卷工艺)
特点:设备结构简单,总并合数为120-180,总牵伸倍数为7-12倍。由于牵伸倍数小,纤维伸直平行不够,在精梳机上往往会引起好纤维进入落棉而使落棉率增加;出于准备质量不高,小卷定量不宜太重。
(2)条卷机—并卷机(并卷工艺)
特点:该准备工艺的总并合数为120-160,总牵伸倍数为7~12倍,与第一种工艺相当。但由于经过六层棉网的叠合,小卷横向均匀较第一种工艺好,有利于精梳时的可靠握持,精梳落棉少于第一种工艺且落棉均匀。
(3)预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条并卷工艺)
特点:该准备工艺的总并合数为180-380,总牵伸倍数为10~40倍。由于其牵伸倍数和并合数较大,改善了纤维伸直度和小卷均匀度,可减轻精梳机梳理负担,提高产量和质量,并大大减少了可纺纤维进入落棉的数量。但小卷易粘连,且占地面积较大。

第8题:

通常环锭纺有五道工序,分别为:()、梳棉、()、粗纺、精纺、对于精梳纱,还应增加精梳工序。


正确答案:开清棉;并条

第9题:

精梳机钳板传动系统的特点是闭合早开口迟。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填空题
精梳机后退给棉时,锡林对棉丝的梳理强度比前进给棉()、精梳落棉()。

正确答案: 大,多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