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类。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代表年)法知识。


正确答案:典型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的方法。水资源条件不同的地区,选择典型年的范围应有所不同。我国规范规定:平水年频率P=50%;一般枯水年P=75%;特别枯水年P=90%(95%)。

第2题:

简述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正确答案: 1、补给量  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量。
2、储存量   指地下水在补给与排泄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3、允许开采量 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第3题: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一般采用的指标是()

A:年月水量
B:季用水量
C:平均日用水量
D:最高日用水量

答案:A
解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一般采用年用水量。规划期末城市年用水量等于平均日用水量乘以一年的天数,平均日用水量等于最高日用水量除以日变化系数。

第4题:

简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类。


正确答案:从分析的范围考虑: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分为:现状的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按用水的性质可以划分: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河道内用水供需分析。

第5题:

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分哪几个步骤?


正确答案:(1)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就是要把实际问题概化成一个物理模型,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有关变量间的定量关系。
(2)调参与检验,在模型运行之前,必须对模型中有关参数进行确定以及对模型进行检验来判定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3)运行方案的设计。

第6题:

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正确答案: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第7题:

简述影响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因素。


正确答案:心脏从冠状动脉血中摄取65%的氧含量,几乎达最大限度,所以如心肌增加需氧量只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才能从动脉血中摄取额外的氧,以求得氧供需平衡。减少心肌供氧和增加心肌需氧均可破坏其供需平衡。减少心肌供氧的因素包括:
1.冠状血流降低
由心动过速、舒张压降低、前负荷增加、低CO2血症以及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所致。
2.氧释放减少
由贫血、低氧血症以及2,3一二磷酸甘油酸盐减少所致。
增加心肌需氧的因素有:
1.心动过速。
2.心室壁张力增加
由前、后负荷增加所致。
3.心肌收缩力增加
在上述诸因素中心动过速和前负荷增加的影响最为严重。心动过速不仅降低冠状血流,而且使心肌需氧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易产生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同时又增加室壁张力,导致需氧量增加。

第8题: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一般采用的指标是( )。

A.年用水量
B.季用水量
C.平均日用水量
D.最高日用水量

答案:A
解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一般采用年用水量。规划期末城市年用水量等于平均日用水量乘以一年的天数,平均日用水量等于最高日用水量除以日变化系数。

第9题: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
(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第10题:

简述水资源的特性


正确答案: 1、再生性与有限性;
2、时空分布不均匀;
3、利用的广泛性与不可替代性;
4、利与害的两重性;
5、社会性与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