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包括哪几个部分?各有什么功用?

题目
问答题
汽车发动机包括哪几个部分?各有什么功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动机通常是由哪些机构与系统组成的?它们各有什么功用?


正确答案: 曲柄连杆机构:它是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变成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输出动力的机构。
配气机构:它的功用是将可燃混合气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从气缸排除废气。
燃料供给系统:其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向进气管供给燃烧时所需要的汽油量。
进排气系统:其功用是将喷油器中喷出的汽油,在进气歧管或进气管道上与空气混合后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发动机。
润滑系统:其功用是将润滑油供给作相对运动的零件,以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部分冷却摩擦零件,清洗摩擦表面。
冷却系统:其功用是把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点火系统:其功用是保证按规定时刻及时点燃气缸中被压缩的混合气。
起动系统:包括起动机及其附属装置,用以使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第2题:

发动机由哪些机构系统组成?各部分功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组成:
①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②五大系统: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
(2)功用:
①曲柄连杆机构: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
②配气机构: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
③润滑系: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④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
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⑤冷却系统: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⑥点火系统: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
⑦起动系统: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

第3题:

发动机润滑系统一般由哪些零部件组成?其主要部件各有什么功用?


正确答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一般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集滤器、机油压力报警器、润滑油路等组成。
主要部件功用:
1、机油泵:是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数量的机油。
2、机油滤清器:滤除机油中的金属磨屑机械杂质和机油氧化物。

第4题:

汽车发动机包括哪几个部分?各有什么功用?


正确答案:发动机由一个机体、两个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
1)机体是发动机的骨架。
2)曲柄连杆机构是由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组成。功用是将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并把活塞的直线运动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将机械功从曲轴后端的飞轮输出。
3)配气机构是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功用是适时地打开和关闭发动机气缸中的进、排气门。
4)燃料供给系是由空气供给装置、燃没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组成。功用是向发动机气缸中供给可燃混合气(汽油机)和空气(柴油机,并向缸中喷入雾状柴油),并从缸中排出废气。
5)润滑系的功用是润滑发动机各磨擦表面。
6)冷却系的功用是及时冷却发动机,保证发动机处于正常温度。
7)起动系的功用是利用外力拖动曲轴转动使发动机发动。
8)点火系的功用是向发动机气缸中的火花塞供应高压电,以使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只有汽油发动机才有点火系)。

第5题:

汽车通常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 A、车身
  • B、底盘
  • C、发动机
  • D、电器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汽车有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底盘用来支撑车身,接受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保证汽车正常行驶;车身用来乘坐驾驶员、旅客或装载货物;电气设备包括电源、发动机起动系以及汽车照明灯用电设备。

第7题:

机床专用夹具包括哪几个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①定位元件;由于夹具的首要任务是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因此无论何种夹具都必须有用以确定工件正确加工位置的定位元件;
②夹紧装置;作用是将工件在夹具中压紧夹牢,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外力作用时,其正确的定位位置保持不变;
③夹具体;是机床夹具的基础支撑件,是基本骨架。
④其他装置或元件(分度装置、引导装置、对刀元件)

第8题: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汽车电子过程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50年代初期至1974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解决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开发替代传统机械装置的电子产品,扩大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范围
第二阶段为1974-198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各自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第三阶段为1974-198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一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玩笑横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初步实现了汽车控制技术从普通电子控制向现代控制的技术过渡。
第四阶段为1995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随着CAN总线技术和告诉车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控制系统初步具备了对高复杂程度使用要求的控制能力,汽车电子化开始步入智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

第9题:

集散系统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一般有现场控制站,操作站和数据通道三部分组成。现场控制站是一个多功能,多回路的数字调节器,安装在测量点和执行器附近可对8~16个或更多回路进行直接数字控制。操作由监控计算机,CRT显示器和打印机等组成,安装在中央控制室里,可对几个到十几个现场控制站进行监督控制和信息处理。数据通道由同轴电缆和通讯管理装置组成,用以实现各现场控制站与操作站之间的通信。

第10题: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2—195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性为主要动力性为主要目的,把飞机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成功的移植到车用汽油发动机上。
第二阶段为1957—197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减少有害物排放量、降低燃油消耗为主要目的,以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为主要控制内容,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相继开发成功,汽油发动机的运行控制进入
电子控制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为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把原先相互独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电控点火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即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开发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