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造林密度对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造林密度对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造林密度对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⑴林分密度越大,林地的入渗性能就越好;
⑵改善了土壤的结构;
⑶土壤水分状况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上,从而促进了水分渗透;
⑷在一定密度范围内(0.3-0.7),林地的稳渗速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产流量和产沙量随密度的增加大幅度减少。油松林和刺槐林的郁闭度以0.7左右为宜;
⑸郁闭度﹥0.7随密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量随郁闭度增强而增加。

第2题:

简述造林密度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


正确答案: 造林密度一般与造林成活率的高低无关;在条件差、成活率低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以保证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成活株数以确保成林

第3题:

说明不同用途的水土保持林的造林密度。


正确答案:用材林造林密度一般每公顷2000~3000株,根据树种特点和当地条件每公顷可小到600株,大到5000株。经济林与果园造林密度一般每公顷1000~2000株,根据树种和管理水平每公顷可小到500株,大到5000株。以灌木为主的饲料林和薪炭林,一般每公顷10000~20000丛,不同树种可小到每公顷6000丛。

第4题:

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方法有()。

  • A、雨季造林
  • B、直播造林
  • C、植苗造林
  • D、分殖造林
  • E、飞播造林
  • F、插条造林

正确答案:B,C,D,F

第5题:

简述确定林分密度(或造林密度)的原则(依据)。


正确答案: (一)根据经营目的确定(二)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三)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四)根据栽培技术确定(五)根据经济条件确定确定造林密度总原则应是:一定树种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经营目的,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造林密度,即为应采用的合理造林密度,这个密度应当在由生物学和生态学规律所控制的合理密度范围之内,而其具体取值又应当以能取得最大效益来测算。

第6题:

简述造林密度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充分了解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该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使林分整体在发育过程中在人为措施控制之下始终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这种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又使群体影响环境、协调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林分高生产力、高稳定性、高生态效益的目的。

第7题:

简述造林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作用较大;树冠郁闭的作用:能加强幼林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性、减缓杂草的竞争、保持林分稳定性,增强对林地环境的保护作用;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以促进幼林及早郁闭;林分过早郁闭会引起种内竞争、林木过早分化和自然稀疏。

第8题:

简述水土保持林造林密度与森林防护作用的关系。


正确答案: 水土保持林密度与森林防护作用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对水土保持林枝、叶量的影响:一般密度大的林分,树木枝、叶量相对多,而林冠层枝叶量可以拦截降雨,调节径流及林内降雨。所以适当的密度可以很好发挥林分的防护作用。
(2)密度对根的生长影响:根系具有固持土壤、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适当的密度可以促进根系的发展,从而增强林分林分的固持土壤作用。

第9题:

造林密度对苗木成活的作用?


正确答案: 为了保证造林一次成功,不再进行补植,加大造林密度。

第10题:

水土保持林的造林方法按造林的材料分为()

  • A、播种造林
  • B、植苗造林
  • C、分殖造林
  • D、嫁接造林

正确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