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转移至漏斗中时,滤纸边缘应与漏斗边齐平,玻棒应紧贴滤纸。()

题目
判断题
溶液转移至漏斗中时,滤纸边缘应与漏斗边齐平,玻棒应紧贴滤纸。()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用滤纸过滤时,玻璃棒下端( ),尽可能接近滤纸。

A.对着一层滤纸的一边

B.对滤纸的惟顶

C.对着三层滤纸的一边

D.对着滤纸的边缘


正确答案:C

第2题:

滤纸的大小应低于漏斗边缘()左右,若高出漏斗边缘,可剪去一圈。

  • A、0.5-1cm
  • B、1-2cm
  • C、0-1cm

正确答案:A

第3题:

倾泻法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应靠在漏斗内()位置。

A.三层滤纸

B.一层滤纸

C.漏斗底部

D.以上三种都可以


本题答案:A

第4题:

定量分析需用(定量)滤纸,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左右。

  • A、2厘米
  • B、1.5厘米
  • C、1厘米
  • D、3.5厘米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下面溶液转移至漏斗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入的溶液只充满滤纸的2/3
  • B、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0.5-lcm
  • C、玻棒直立紧靠在滤纸上
  • D、溶液沿玻棒流入漏斗中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下列方式阻留悬浮物颗粒的能力大小顺序为(  )。

A. 滤膜>离心>滤纸>砂芯漏斗
B. 滤膜>滤纸>离心>砂芯漏斗
C. 滤膜>离心>砂芯漏斗>滤纸
D. 滤纸>滤膜>离心>砂芯漏斗

答案:A
解析:
水样浑浊会影响分析结果,用适当孔径的滤器可以有效地除去藻类和细菌,滤后的样品稳定性更好。一般地说,可以用澄清、离心、过滤等措施来分离悬浮物。以0.45μm的滤膜区分可过滤态与不可过滤态的物质。采用澄清后,取上清液或用中速定量滤纸、砂芯漏斗、离心等方式处理样品时,相互间的可比性不大,其阻留悬浮物颗粒的能力大小顺序为:滤膜>离心>滤纸>砂芯漏斗。

第7题:

用滤纸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尽可能的接近滤纸。

  • A、对着一层滤纸的一边
  • B、对着三层滤纸的一边
  • C、对着滤纸的顶端
  • D、对着滤纸的边缘

正确答案:B

第8题: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

第9题:

过滤时要求()。

  • A、滤纸紧贴漏斗壁
  • B、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 C、过滤环境温度:25±5℃
  • D、相对湿度<80%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漏斗内液面低于();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漏斗、过滤纸、()、烧杯。


正确答案:内壁;边缘;滤纸;玻璃棒;内壁;铁架台;玻璃棒;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