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2—2002的规定,宜在哪些部位设置沉降缝?

题目
问答题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2—2002的规定,宜在哪些部位设置沉降缝?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长宽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部分乙级和丙级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变形验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2题: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定值设计法 ()
A.《公路挢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063—2007)中容许承载力设计
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基础结构的抗弯设计:
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地基稳定性验算
D.《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边坡稳定性计算


答案:A,C,D
解析:
.该题属于理解题。解释同2009年下午单选第3题。

第3题: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根。

A、5

B、3

C、2

D、10


参考答案:B

第4题: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C,当出现哪些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正确答案: (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3)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第5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S0007 -2002),下列哪些选项对于土的定名是不正确的?


答案:B,C,D
解析:

第6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当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中部设置双向钢筋网,其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分别为( )mm。

A.10,200
B.12,300
C.14,250
D.16,300

答案:B
解析:

第7题: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要求,下列哪些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属于甲级?
(A)高度为30m以上的高层建筑
(B)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的建筑物
(C)对地基变形有要求的建筑物
(D)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答案:B,D
解析:

第8题: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应按哪些规定执行?


答: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第9题: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宜在下列部位( )。

A.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
B.沿外墙角10-15m处
C.不同地基基础及地质条件差异处
D.窗台下
E.上部荷载不同处,沉降缝两侧
确认答案

答案:A,C,E
解析: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宜在下列部位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不同地基基础及地质条件差异处,上部荷载不同处,沉降缝两侧。观测点通常会建在建筑工程上,且横向与纵向相对称,他们之间的最佳距离在20m左右,平均布置在建筑工程四周。

第10题:

一般情况下,宜在哪些部位设置沉降缝?


正确答案: (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高度差异或载荷差异大处;(3)过长的砖石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适当部位;(4)地基地质不均匀,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分期建筑房屋的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