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长1920米,已完成开挖1147m,隧道左侧发生坍塌,形成一个长约10米,宽约8米的坍穴,6月6日,确定塌方处理方案

题目
多选题
隧道长1920米,已完成开挖1147m,隧道左侧发生坍塌,形成一个长约10米,宽约8米的坍穴,6月6日,确定塌方处理方案是:先堆填作业平台,然后按照“打管棚—立拱喷浆—回填混凝土—二次衬砌”的原则处理。6月7日至24日期间,施工完成了堆填作业平台、钢拱架临时加固、打套拱,安装36根管棚(回填灌注混凝土)、挂钢筋网、形成钢拱架护拱喷射混凝土等作业。计划于6月26日完成坍方段拱架架立、喷混凝土等支护工作,6月27日开始向钢拱架背后的坍穴内灌注混凝土回填。6月25日12:30分,作业工人开始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时。突然发生大块岩石滑落,坍塌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请判断事故原因。()
A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薄弱,技术措施失当,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从而不能果断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扼止围岩变形的发展

B

未按程序办事,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上报

C

未把握好大原则,没有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害怕采用拱架支护会侵入二衬断面,患得患失,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

D

无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正确的预防隧道施工塌方的措施包括( )。

A.先排水
B.长开挖
C.弱爆破
D.强支护
E.早衬砌

答案:A,C,D,E
解析:
2020版教材P256/2019版教材P250
1.隧道施工预防塌方,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至关重要。在掘进到地质不良围岩破碎地段,应采取“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施工方法。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第2题:

某公路隧道围岩弹性波速为1500m/s,则该隧道开挖后的稳定情况属于( )。
A.围岩极易坍塌变形
B.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
C.暴露时间长,可能会出现局部小坍塌
D.围岩稳定,无坍塌,可能出现岩爆


答案:B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1998)附录G表G. 0. 4(见表1 - 10), 该围岩类别为III类。III类围岩强度不足,局部会产生塑性变形,不支护可能产生塌方或变形破坏。

第3题:

隧长()m的隧道属中长隧道。

A.0.2

B.0.25

C.0.3

D.0.4


参考答案:C

第4题:

预防开挖面与隧道周围坍塌的措施。


正确答案: (1)采用泥水盾构掘进时,根据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地层压力下,适当调整泥水压力,保证泥水压力与开挖面水、土压力平衡,并保持其稳定性,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送排泥量的均衡,加强排浆量的监测,以防泥浆压力损失过大,造成开挖面失稳;
(2)盾构机在高水压区,穿过砂性土层时,更易造成掌子面失稳,因此,必须减慢掘进速度,降低盾构机推力和刀盘转速,防止由于掘进速度过快,造成掌子面失稳;
(3)掘进时做好泥水质量管理,控制好最大颗粒粒径、粒径分布、泥浆水密度和泥浆水压力,并做好以下参数的测量和控制:①泥浆比重;②粘性;③屈服值(YV);④含砂量;⑤过滤特性;
(4)加强盾尾注脂质量管理,防止泥浆通过盾尾流入隧道,造成掌子面和隧道上部土体坍塌和沉陷;
(5)严格盾构机的操作,加强对盾构机姿态的合理控制,控制盾构掘进纠偏量,严格控制超挖量,同时防止盾尾漏浆,控制隧道沉降。

第5题:

处理隧道坍塌方常用支护方式有()。

  • A、喷锚处理
  • B、构件支撑处理
  • C、封堵
  • D、加强二衬

正确答案:A,B

第6题:

下列关于隧道塌方处理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岩石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Ⅱ~Ⅳ级
B.土质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Ⅳ~Ⅵ级
C.岩石类塌方已塌至隧道上方的原地面时,应及时处理地面塌口,后处理洞内塌方
D.处理土质隧道塌方时应采用清渣的方式处理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土质隧道塌方不宜采用清渣的方式处理。参见教材P251~252。

第7题:

当坍穴高、坍碴数量大,坍碴体完全堵住隧道洞身时,宜采取()的方法。


正确答案:先护后挖

第8题:

下列塌方事故中,属于坍塌类的是( )。

A.开挖高大建筑物地基时造成的土石塌方 B.车辆失控撞击造成的建筑物塌方 C.烟花爆竹爆炸引起的库房建筑物塌方 D.矿山地下开采时发生的顶板塌方


正确答案:A

第9题:

隧道长1920米,已完成开挖1147m,隧道左侧发生坍塌,形成一个长约10米,宽约8米的坍穴,6月6日,确定塌方处理方案是:先堆填作业平台,然后按照“打管棚—立拱喷浆—回填混凝土—二次衬砌”的原则处理。6月7日至24日期间,施工完成了堆填作业平台、钢拱架临时加固、打套拱,安装36根管棚(回填灌注混凝土)、挂钢筋网、形成钢拱架护拱喷射混凝土等作业。计划于6月26日完成坍方段拱架架立、喷混凝土等支护工作,6月27日开始向钢拱架背后的坍穴内灌注混凝土回填。6月25日12:30分,作业工人开始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时。突然发生大块岩石滑落,坍塌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下列事故发生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有()。

  • A、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薄弱,技术措施失当,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从而不能果断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扼止围岩变形的发展
  • B、未按程序办事,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上报
  • C、未把握好大原则,没有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害怕采用拱架支护会侵入二衬断面,患得患失,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
  • D、无安全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短隧道是指隧长()及以下。


正确答案:500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