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有哪些?并说明强夯法施工主要步骤和施工要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有哪些?并说明强夯法施工主要步骤和施工要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有:
(1)有效加固深度和单位夯击能;
(2)夯击点的布置及间距;
(3)单点夯击击数与夯击遍数;
(4)夯击间隔时间;
(5)垫层设计。
强夯法施工主要步骤:
⑴平整场地,放线、埋设水准点和各夯点标桩;
⑵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⑶起重机就位,并使夯锤对准夯点;
⑷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⑸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脱钩;
⑹重复⑸,按设计规定完成夯击次数;
⑺重复⑶~⑹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⑻推平夯坑,并测量场地标高;
⑼按设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强夯法施工要点:
⑴为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应采取防振措施;
⑵按规定起锤高度、锤击数的控制指标施工,或按试夯后的沉降量控制;
⑶注意含水量对强夯效果的影响;
⑷注意夯锤上部排气孔的畅通;
⑸注意施工安全,防止石块伤人;
⑹雨季施工注意排水。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强夯法施工中,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可取()遍。

A.2~3

B.3~4

C.4~5


正确答案:A

第2题:

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为减小强夯施工对邻近房屋结构的有害影响,强夯施工场地与邻近房屋之间可设置隔振沟
B、强夯的夯点布置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
C、强夯法处理砂土地基时,两遍点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7d
D、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与加固范围内地基土的性质有关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条文说明第6.3.1条规定,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第6.3.10条规定,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B项,根据第6.3.3条第6款规定,强夯法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深度的1/2~2/3,且不应小于3m。
C项,根据第6.3.3条第4款规定,强夯法地基处理时,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D项,根据第6.3.3条条文说明规定,实际上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夯锤重和落距以外,夯击次数、锤底单位压力、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以及地下水位等都与加固深度有着密切关系。

第3题:

当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在强夯法施工结束后,施工质量测试宜在( )进行。

A.当天

B.1周内

C.1~4周内

D.4周后


答案:A

第4题:

当强夯施工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临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措施。

  • A、挖隔振沟
  • B、减少强夯点位
  • C、减少夯锤质量
  • D、加快施工

正确答案:A

第5题: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地基?


正确答案: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第6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其中K3+220~K3+650为高填方路堤。路基填方高度最高为21.2m,地面以下有约6m的软土层。施工单位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路堤。高填方路堤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已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了周边排水沟,布设了竖向排水体,并在强夯区地表铺设了垫层。在施工场地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夯区,面积200㎡,试夯结束后在规定试验段内,对试夯现场进行检测,并与试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间歇时间、夯间距、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强夯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强夯施工工序主要包括:
①夯点布设;
②施工准备;
③场地平整;
④试夯;
⑤主夯;
⑥检查验收;
⑦副夯;
⑧满夯。
【问题】
1.分别写出图1中标注H以及A所对应的术语名称。强夯区铺设的垫层材料采用哪种类型?试列举两种具体材料。
2.指出事件一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补充通过试夯还可以确定的施工参数。
3.写出事件二中强夯施工的正确工序。(写出数字编号即可)


答案:
解析:
1.H为路堤边坡高度,A为过渡平台。
垫层材料可采用坚硬粗颗粒材料,例如可采用碎石、矿渣等。
2.试夯面积200㎡不对。
正确应为: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并不少于500㎡的路段进行试夯。
强夯处理范围不对。
正确应为:强夯处理范围应超出路堤坡脚,每边超出坡脚的宽度不宜小于3m。
试夯还需确定的施工参数有:单击夯击能、夯击遍数等参数。
3.②→③→①→④→⑤→⑦→⑧→⑥

第7题:

简述强夯法。


正确答案:用几十吨重的夯锤,从几十米高处自由落下,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夯锤一般重10~40t,落距6~40m,处理深度可达10~20m。采用强夯法要注意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第8题:

强夯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并报()确认。

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答案:B

第9题:

强夯时,夯点的夯击数如何确定,并应同时满足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为2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第10题: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在施工前,应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以取得必要的()。

  • A、施工机械计划
  • B、施工参数
  • C、劳动力的安排
  • D、施工材料计划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