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的发展阶段中,下列有关抗震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
多选题
地震工程的发展阶段中,下列有关抗震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抗震设计的规范化

B

以反应谱为基础的动力理论应用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C

生命线系统的抗震设防网络

D

结构振动控制与智能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地震震级及抗震设防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B.一次地震有多个地震烈度
C.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5、
6、7、8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D.我国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答案:C
解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有多个地震烈度,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我国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2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有关抗震设防的说法中,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多遇地震烈度对应于地震发生概率统计分析的“众值烈度”
B、取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
C、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普遍高一度半
D、处于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程均须进行抗震设计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条文说明1.0.1条规定,根据我国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对建筑工程有影响的地震发生概率的统计分析,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本规范取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约10%的地震烈度,即1990中国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第1.0.2条规定,抗震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3题:

下列不符合《防震减灾法》规定的是( )

A.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B.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C.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应当列入地震灾区的重建规划
D.根据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应由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答案:D
解析:
根据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4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众值烈度对应于“多遇地震”
B、基本烈度对应于“设防地震”
C、最大预估烈度对应于“罕遇地震”
D、抗震设防烈度等同于基本烈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1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根据条文说明第1.0.1条,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称为众值烈度(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基本烈度(设防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最大预估烈度(罕遇地震)。

第5题:

下列关于建筑抗震设计叙述中,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设计地震分组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对应抗震设防的三个地震水准
B、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所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
C、设计特征周期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取
D、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6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A项,设计地震分组是用来表征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影响的一个参量,与设防地震等级不存在对应关系;B项,根据第3.2.2条表3.2.2,抗震设防烈度为7的抗震设防烈度,其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0.15g),不同地区对应取值0.10g或0.15g;C项,根据第5.1.4条表5.1.4-2,设计特征周期根据地震分组与场地类别确定。

第6题:

以下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说法,( )是正确的。

A.6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
B.7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
C.8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
D.9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50

答案:A
解析:

第7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B)用设计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C)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结构内力,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
(D)抗震设计指抗震计算,不包括抗震措施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关于工程方案中防震抗震编制内容及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震设防是指建筑物的设防
B:需提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C:抗震措施应结合工程结构特征,不考虑地质特征
D:工业项目厂址不应选择在需要地震设防的地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程方案及配套工程方案。选项B正确,防震抗震编制内容要说明工程地质地震灾害的概况,其中包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选项A:C:D错误,防震抗震编制内容要说明抗震设计原则及措施,其中包括了场(厂)址选择和总图布置应符合抗震要求;建(构)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要求,采取措施。参见教材P96。

第9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关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与地震烈度有关
B、与震中距无关
C、与拟建场地所处的抗震地段类别有关
D、与建筑所在地的场地类别无关

答案:A,C
解析:
AD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B项,设计地震分组可更好地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同样烈度、同样场地条件的反应谱形状随着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等变化,可见地震影响系数与震中距有关;C项,根据第4.1.8条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及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第10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关于特征周期的确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与地震震级有关
B、与地震烈度有关
C、与结构自振周期有关
D、与场地类别有关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7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根据第5.2.5条规定,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