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次量测的直接量测结果的误差,可取所用量测仪表的精度作为基本的试验误差。

题目
判断题
对单次量测的直接量测结果的误差,可取所用量测仪表的精度作为基本的试验误差。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进行量测仪表的选择时,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必须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准确度的仪表
B、测钢筋应变,应当用电测式仪表
C、要测量构件进入塑性阶段的数据,只能用自动量测、自动巡检、自动记录的仪表
D、尽可能选用型号规格一样的仪表

答案:A
解析:
是否用高精度、高灵敏的仪表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取决于试验要求和试验条件。因为高精度仪表一般要求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精确度高,量程一般较小,高灵敏度适应性差,所以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防止盲目选用高精度、高准确度、高灵敏度的仪表。

第2题:

隧道周边位移量测,确定初读数时要求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 )。

A.≤0.10mm
B.≤0.15mm
C.≤0.18mm
D.≤0.2mm

答案:C
解析:
隧道周边位移量测时,为了保证量测的准确性,在确定初始读数时,要连续测量3次,且3次的误差应≤0.18mm。

第3题:

()是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的主要优点。

A.操作简便、可不用经纬仪、测设速度快、精度可靠

B.量距测角简便

C.只要通视、易量距,安置一次仪器可测设多个点,适用范围广,精度均匀

D.计算简便、施测方便、精度可靠


正确答案:D

第4题:

作为被测对象的特定量称为()。

  • A、被测量
  • B、影响量
  • C、被测对象
  • D、测量结果

正确答案:A

第5题:

试坑单环注水试验结束的稳定条件是,向环内注水使之保持10cm高的水深,开始每隔5min量测一次,连续观测5次,之后每隔20min量测一次,并至少连续量测6次,当( )时,试验即可结束。

A.连续5次量测的注入量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
B.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1/min
C.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
D.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01/min

答案: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规定,试坑单环注水试验水量观测精度应达到0.11。开始每隔5min量测一次,连续观测5次,之后每隔20min量测一次,并至少连续量测6次,当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时,试验即可结束,取最后一次注入流量作为计算值。

第6题:

下列不是常用测量仪表的测量方式的是()。
A.间接仪表测责; B.直接仪表测量;
C一次仪表測量; D.二次仪表測量。


答案:A
解析:

第7题:

隧道周边位移量测,确定初读数时要求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 )。

A:≤0.10mm
B:≤0.15mm
C:≤0.18mm
D:≤0.2mm

答案:C
解析:
隧道周边位移量测时,为了保证量测的准确性,在确定初始读数时,要连续测量3次,且3次的误差应≤0.18mm。

第8题:

量通常可分为可数的量和可测的量两类。可数的量通过测量得出结果,有误差;可测的量,通过计数得出结果,没有误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量通常可分为:可数的量,通过计数得出结果,没有误差;可测的量,通过测量得出结果,有误差。

第9题:

单样含沙量测次分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年内单样含沙量的测次分布,应能控制含沙量的变化过程:
(1)洪水期,每次较大洪水,一类站不应少于8次,二类站不应少于5次,三类站不应少于3次,洪峰重迭、水沙峰不一致或含沙量急剧变化时,应增加测次,在含沙量变化转折处应分布测次;
(2)汛期的平水期,在水位定时观测时取样一次,非汛期含沙量变化平缓时,一类站可每2-3d取样一次,二、三类站可每5-10d取样一次;
(3)含沙量有周期性日变化时,应经试验确定在有代表性的时间取样。

第10题:

燃油消耗量,误差不大于所测的±5%。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