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连接的单角钢拉杆在按轴心受力计算强度时,为什么其强度设计值要乘以折减系数?

题目
问答题
单面连接的单角钢拉杆在按轴心受力计算强度时,为什么其强度设计值要乘以折减系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教建筑师考试题

轴心受压单面连接的单角钢构件(长边相连),截面尺寸为∟90×50×6,毛截面面积A=8.56cm2,钢材牌号Q235B,f=215N/mm2,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0.70,稳定系数为0.419,其受压承载力设计值应是什么


53.98kN

N=0.7φAf,见《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第5.1.2条之公式(5.1.2-1)和注2。
提示:N=0.7φAf,见《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第5.1.2条之公式(5.1.2-1)和注2。
  答案:A   53.98kN

53.98kN

提示:N=0.7φAf,见《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第5.1.2条之公式(5.1.2-1)和注2。
53.98kN
 提示:N=0.7φAf,见《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第5.1.2条之公式(5.1.2-1)和注2。

 

百度一下试试

第2题:

与节点板单面连接的等边单角钢受拉构件,λ=100,工地高空安装,采用焊接,工作条件较差,当按轴心受力计算连接时,焊缝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应取(  )。

A.0.75
B.0.765
C.0.85
D.0.90

答案:B
解析: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第3.4.2条规定,单面连接的单角钢按轴心受力计算强度和连接乘以系数0.85。施工条件较差的高空安装焊缝和铆钉连接乘以系数0.9。当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时,其折减系数应连乘。因此,题中焊缝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应取:0.85×0.9=0.765。

第3题:

缀条式轴心受压格构柱,计算单角钢缀条与柱肢连接时,其连接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5,以考虑()。

A、剪力影响

B、杆件的变形和焊缝缺陷的影响

C、节点构造偏差的影响

D、单角钢单面连接偏心的影响


正确答案:D

第4题:

轴心受压单面连接的单角钢构件(长边相连),截面尺寸为L90×50×6,毛截面面积A=8.56c㎡,钢材牌号Q2358,f=215N/m㎡,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0.70,稳定系数φ=0.419,其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是下列哪一个数值?( )

A.53.98kN
B.61.69kN
C.65.55kN
D.69.40kN

答案:A
解析:

第5题:

预制轴心受压桩,其桩身强度为其截面面积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之积,再乘以折减系数Ψc,Ψc取( )。

A.1.0
B.0.95
C.0.85
D.0.75

答案:D
解析:

第6题:

缀条式轴压柱的斜缀条可按轴心压杆设计,但钢材的强度要乘以折减系数以考虑(  )。

A.剪力的影响
B.杆件的焊接缺陷的影响
C.单面连接偏心的影响
D.节点构造不对中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缀条采用单面连接的单角钢,是偏心受压构件。按轴心受压构件设计时应将强度降低,以考虑弯矩影响。

第7题:

缀条式轴压柱的斜缀条可按轴心压杆设计,但钢材的强度设计值要乘以折减系数,以考虑(  )。

A、剪力的影响
B、杆件的焊接缺陷的影响
C、单面连接偏心的影响
D、节点构件不对中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由于剪力方向不定,斜缀条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应按轴心压杆选择截面,然而缀条一般采用单角钢,与柱单面连接,考虑到受力时偏心和受压时的弯扭,当按轴心受力构件设计(不考虑扭转效应)时,应用钢材强度设计值乘以折减系数η。

第8题:

设计轴心受力构件时,轴心受压构件只需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


参考答案:F

第9题:

缀条式轴压柱的斜缀条可按轴心压杆设计,但钢材的强度设计值要乘以折减系数以考虑(  )。


A.剪力的影响
B.杆件的焊接缺陷的影响
C.单面连接偏心的影响
D.节点构造不对中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缀条式轴压柱的斜缀条多采用单角钢单面连接,缀条受力是有一定偏心的,当按轴心受力构件进行计算时,钢材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

第10题:

《钢规》5.1.2条第4款,给出了等边角钢绕平行轴稳定时的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即公式(5.1.2-8α),但是,在该条的"注"又指出,对于单面连接的单角钢轴心受压构件,按3.4.2条考虑折减系数后可不考虑弯扭效应。二者似乎矛盾,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 规范的3.4.2条为强制性条文,按照该条,对单面连接的单角钢,在按照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需要考虑折减系数。该规定是沿袭88规范的做法。考虑到单轴对称截面绕对称轴的稳定性是弯扭失稳问题,88规范中未计及弯扭影响直接取为C类截面的处理方法比较粗糙,2003规范将其改进为采用换算长细比以考虑弯扭的影响,这就是规范的5.1.2条。也就是说,采用换算长细比的做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陈绍蕃《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回顾与展望》(工业建筑,2009年第6期)中,在谈到提高规范透明度时指出:"计算的简化,不应该把问题的技术实质掩盖起来。单轴对称的轴心压杆在绕对称轴失稳时呈弯扭屈曲,必须计入扭转的不利影响。过去为了简化计算,将它作为弯曲屈曲对待,只是采用较低的稳定系数,扭转的效应被掩盖起来,不利于设计值掌握构件的真实性能。这个问题已在GB50017-2003规范得到解决。3.2.4节提到的单面连接的单角钢强度计算,则是剪切滞后的概念被掩盖了,还待解决。"只是,2003规范的公式(5.1.2-8α)计算比较麻烦,远不如折减系数简便,这就必然导致在现阶段,大家会更乐意采用强度折减系数,换算长细比的执行则会大打折扣。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