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梁弯矩设计值计算时,折减其刚度的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连梁弯矩设计值计算时,折减其刚度的目的是()
A

使连梁弯曲屈服,实现墙墙肢弱连梁

B

节约钢筋用量

C

实现强剪弱弯

D

避免连梁过早出现裂缝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31层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标准层平面如题19~22图所示,首层层高6m,其余各层层高3.8m,结构高度120m。基本风压w0=0.80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标准设防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



题21:假定,结构按连梁刚度不折减计算时,某层连梁LL1在8度(0.20g)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负弯矩标准值MEhk=-660kN·m,在7度(0.10g)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负弯矩标准值MEhk=-330kN·m,风荷载作用下梁端负弯矩标准值Mwk=-400kN·m。试问,对弹性计算的连梁弯矩M进行调幅后,连梁的弯矩设计值M′(kN·m),不应小于下列何项数值?(  )
提示:忽略重力荷载及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梁端弯矩。

A. -490
B. -560
C. -630
D. -77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6.3条及5.6.4条,地震设计状况下,当作用与作用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S=γGSGE+γEhSEhk+γEvSEvk+ψwγwSwk
式中,γEh=1.3;γw=1.4;ψw=0.2。
根据《高规》第7.2.26条条文说明,8度时调幅系数取0.5,且不小于设防烈度低一度组合弯矩及风荷载作用下弯矩,调幅后8度地震荷载及风荷载组合作用下弯矩为:
M′=(-1.3×660-0.2×1.4×400)×0.5=-485kN·m
7度地震组合下,M=-1.3×330-0.2×1.4×400=-541kN·m;
仅风荷载作用下,M=-1.4×400=-560kN·m;
比较后控制弯矩为560kN·m,故答案选B。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连梁“超限”后,对内力调幅处理方法的理解;
②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下的内力取值包络。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考虑连梁的塑性调幅,就是内力计算后,将连梁弯矩和剪力组合值乘以折减系数;
②调幅后的连梁弯矩也不能小于风荷载作用下的连梁弯矩;
③本题为超过60m的高层建筑,根据《高规》,地震设计状况下,应考虑风荷载的组合作用;忽略重力荷载作用产生的内力,可变荷载(风荷载)效应其控制作用时,组合值系数应取1.0。对比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下的内力值,取控制作用的内力。

第2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四种观点:
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底层框架边柱底部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可不乘增大系数;
Ⅱ.在抗震设计地震内力分析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进行折减,位移计算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
Ⅳ.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 Ⅰ、Ⅱ符合
B. Ⅱ、Ⅲ符合
C. Ⅲ、Ⅳ符合
D. Ⅰ、Ⅳ符合

答案:A
解析:
I项符合要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1.3条和6.2.3条及条文说明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也就小于50%,该结构就可判断为非设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则有关框架结构底层柱底部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不需要进行相应放大。
Ⅱ项符合规范要求,根据第6.2.13条条文说明第2款规定,计算地震内力时,抗震墙连梁刚度可折减;计算位移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项不符合规范要求,根据第3.5.2条条文说明规定,抗震结构体系具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塑性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Ⅳ项不符合规范要求,根据3.5.3条第3款规定,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第3题: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时,对四边与梁整体连接的板,规范允许其弯矩设计值按下列哪些情况进行折减( )。

A.中间跨和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面,减小 10%

B.中间跨和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面,减小 20%

C.楼盖的角区格板折减 20%

D.楼盖的角区格板不折减


参考答案:BD

第4题:

进行简支梁的挠度计算时,按照最小刚度原则()。

  • A、沿梁长的平均刚度
  • B、沿梁长挠度最小处的刚度
  • C、取梁长内同号弯矩最大处的截面刚度
  • D、沿梁长挠度最大处的刚度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作用效应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

A.结构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不宜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
B.第3性能水准的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的内力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3
C.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D.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条文说明第5.2.1条规定,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应根据设防烈度选择适当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A项,根据条文说明第5.2.1条规定,结构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不宜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B项,根据条文说明第3.11.3条规定,第3性能水准的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的内力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3;C项,根据第5.2.1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第6题:

进行简支梁挠度计算时,用梁的最小刚度Bmin代替材料力学公式中的EI。 Bmin值的含义是:

A.沿梁长的平均刚度
B.沿梁长挠度最大处截面的刚度
C.沿梁长内最大弯矩处截面的刚度
D.梁跨度中央处截面的刚度

答案:C
解析:
提示:弯矩越大,截面的抗弯刚度越小,最大弯矩截面处的刚度,即为最小刚度。

第7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每层层高均为4m,房屋高度为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某中间层剪力墙开洞后形成的连梁,其截面尺寸为=250mmx8OOmm,连梁净跨。假定按二级抗震等级采取抗震计算措施,连梁有地震作用组合时的支座弯矩设计值(逆时针为正方向)如下:组合工况一:左端-220kN . m;组合工况二:左端。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梁端剪力设计值为=120kN。试问,该连梁的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00
(B) 310
(C) 330
(D) 345


答案:B
解析:
(B)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 — 2002) 7.2.22条:

第8题:

对周边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在计算弯矩时为什么可折减?


参考答案:支座不能自由移动,板将犹如拱的作用而产生推力,从而减少板中各计算截面的弯矩。

第9题:

关于梁端弯矩调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为减少梁端弯矩
  • B、仅对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进行调幅
  • C、调幅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梁的刚度
  • D、调幅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弯矩大于计算值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验算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时,采用的弯矩值是按荷载()组合计算的最大弯矩,梁的抗弯刚度采用()刚度。


正确答案:短期效应;长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