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线路纵断面的组成及设计主要技术要素。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线路纵断面的组成及设计主要技术要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公路纵断面设计主要确定()。

  • A、线路的坡度
  • B、路基标高
  • C、土方量
  • D、填挖高度

正确答案:A,B,D

第2题:

线路大中修纵断面设计中对坡段长度及相邻坡段的连接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1)应设计长坡段V允许速度>20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800m,特别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且不得连续使用;200km/h≥V允许速度>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特别困难条件下最小坡度长度不应小于400m;其他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度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200m。最小坡段长度不宜连续使用2个以上。
(2)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型或圆曲线型竖曲线
①V允许速度≤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应设置竖曲线。20m范围内竖曲线的变坡率,凸形不应大于1‰,凹形不应大于0.5‰。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应为20000~10000m,困难地段不应小于5000m。
②160km/h<V允许速度≤200km/h的线路坡度代数差大于等于1‰,应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5000m,且长度不应小于25m;V允许速度>200km/h的线路,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00m。

第3题:

在进行线路纵断面测绘时的主要工作及对应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1)主要工作有三项,分别是:
(1)基平测量;(2)中平测量;(3)线路纵断面图的绘制。
2)对应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1)基平测量:沿线布设水准点,进行等级水准测量,并进行平差计算。
(2)中平测量:沿线用工程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各中桩点高差,并计算各中桩点高程。
(3)线路纵断面图的绘制:确定纵、横向比例尺,计算中桩点间距、里程,查阅线路其它资料,展绘各中桩点位置,绘制地面线、设计坡度线、线路带状地形图等。

第4题:

线路纵断面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线路纵断面设计根据线路平面、敷设方式、沿线建筑物、构筑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市政管线、道路净空、通航要求、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设计。
1)地下线应设计成高站位、低区间的节能型纵断面。
2)高架线的坡度力求平缓,以使线型美观、流畅,尽量减少对城市景观的不良影响。
3)线路最大坡度不大于30‰,地下线最小纵坡不小于3‰,以利排水。困难地段在确保排水的情况下,可采用小于3‰的坡度,高架线可为平坡。
4)地下车站坡度采用2‰,困难条件下可为3‰,高架车站坡度为平坡,困难时不大于3‰。
5)地下线采用盾构法施工时,区间隧道结构覆土不小于1个D(隧道外径),车站结构覆土不小于2.5m。6)高架线跨越道路时,其净空按下列标准采用: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为5.5m,其它道路4.5~5.0m。
7)高架线跨越河流时,应满足河流航道等级的通航要求。
8)本线与其它轨道交通线相交时,应考虑为了换乘方便而影响纵断面的因素。

第5题:

铁路路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在电力设计中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在电力工程设计中是提供地面设计资料,决定交叉跨越及线路走向的主要参考。

第6题:

何谓线路纵断面?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线路中心线纵向展直后在铅垂面上的投影,叫线路纵断面。它只反映线路的坡度变化。
组成要素:由平道、坡道及设于变坡点处的竖曲线组成。

第7题:

直线和曲线是线路纵断面的组成要素。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简述线路纵断面组成要素?


参考答案: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铁路路线平面由直线、圆曲线以级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成。平道、坡道和竖曲线是线路纵断面的组成要素。

第9题:

铺设无缝线路应有()及有关设计计算书。

  • A、无缝线路铺设位置配轨图表
  • B、纵断面设计图
  • C、预留轨缝表
  • D、锁定轨温范围

正确答案:A,C,D

第10题:

简述线路平面及组成要素。


正确答案: 线路平面的组成要素为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