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筑物的地基有()的土时,应经过勘察试验预测在地震时是否会出现液化现象。

题目
填空题
当建筑物的地基有()的土时,应经过勘察试验预测在地震时是否会出现液化现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场地地震效应的分析与评价中,地震造成的地面运动是否会造成场地和地基的失稳或失效,主要是考虑( )。

A.液化
B.波动
C.震陷
D.滑坡
E.蠕动

答案:A,C,D
解析:
相同的基底地震加速度,由于覆盖层厚度和土的剪切模量不同,产生不同的地面运动;地面运动是否会造成场地和地基的失稳或失效,主要是考虑液化、震陷、滑坡等;地表断裂造成的破坏,主要是活动断裂蠕动、突然错动造成建筑物剪切破坏;局部地形、地质构造的局部变化引起的地面异常波动所造成的破坏。

第2题:

红黏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地基勘察时要注意以下哪些特点?( )
A.垂直方向状态变化大,上硬下软,地基计算时要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B.水平方向的厚度一般变化不大,分布均匀,勘探点可按常规间距布置
C.勘察时应判明是否具有胀缩性
D.常有地裂现象,对建筑物有可能造成破坏


答案:A,C,D
解析:
红黏土的工程性质包括:①高分散性(黏粒含量般为30% ~ 70% );②高塑性 (塑性指数Ip=25%?50%);③高液限(液限wL=45% -70%);④饱和度较大(Sr一般大于80%);⑤孔隙比大(一般超过0.9,个别可达2.0);⑥先期固结压力大,一般均为超固结土;⑦强度一般较高,但浸水后强度降低;⑧膨胀性较弱,但具一定收缩性。 红黏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着重査明其状态分布、裂隙发育特征及地基的均匀性。

第3题:

选择建筑物场地时,首先应知道该场地的地址、地形、地貌对建筑抗震是否有利、不利和危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坚硬土、液化土地震时可能滑坡的地段分别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B、坚硬土、密实均匀的中硬土、液化土分布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C、密实的中硬土、软弱土半填半挖地基分别是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D、坚硬土、地震时可能发生坍塌部位、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部位


参考答案:A

第4题: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当出现哪些现象时,试验即可终止?


正确答案: (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出现隆起;
(2)沉降s急骤增大,压力~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或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或不小于100mm。
(3)当不出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量已达到设计要求的2倍。

第5题:

红黏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地基勘察时要注意以下()特点。
A .垂直方向状态变化大,上硬下软,地基计算时要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B .水平方向的厚度一般变化不大,分布均匀,勘探点可按常规间距布置
C .勘察时应判明是否具有胀缩性
D .常有地裂现象,对建筑物有可能造成破坏


答案:A,C,D
解析:

第6题:

对于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物,当拟建场地条件符合下列哪些选项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适当增大(  )

A. 位于河岸边缘
B. 位于边坡坡顶边缘
C. 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
D. 地基土为软弱土

答案:A,B
解析:
AB两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1.8条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乘以增大系数。

第7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于可液化土的液化判别,下列选项中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5%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抗震设防裂度为8度的地区,拟建8层民用住宅采用桩基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地基土的液化情况时,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
C、当饱和土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D、勘察未见地下水时,不需要进行液化判别

答案:B,C,D
解析:
A项,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3条第2款规定,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B项,根据第4.3.4条规定,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对本规范第4.2.1条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根据本规范第4.2.1条第2款规定,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C项,本规范第4.3.4条规定,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D项,根据本规范第4.3.3条第3款规定中对地下水位深度的定义,为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年最高水位。勘察未见地下水,可能是勘察时间为枯水期,不代表土体无液化可能。故勘察未见地下水时,也需要进行液化判别。

第8题:

当地基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为9度时,地基土中的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大于()的情况下,可判为不液化土或不考虑液化的影响。

A、10%

B、13%

C、16%

D、19%


正确答案:C

第9题:

在详细勘察阶段,对房屋建筑和构筑物进行地基勘察时,采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要求的是( )。
A.当土层性质均匀时,应减小取上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B.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最
C.采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6个
D.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上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


答案:B,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 1.20条规定,详细勘察阶段对房屋建筑和构筑物进行地基勘察时,采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的要求有:①采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②每个场地每一个主要土层的原状土式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成少于件(组);③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 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④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景。

第10题:

某乙级建筑物地基主要由一般黏性土组成,工程要求对地基土进行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强度试验及固结试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有关要求,应采用的土样级别应为()。

  • A、Ⅰ
  • B、Ⅰ、Ⅱ
  • C、Ⅱ、Ⅲ
  • D、Ⅳ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