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

题目
问答题
何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定义:
回火脆性:淬火钢回火时的冲击韧性并不总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单调的增高,有些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性显著下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第一类回火脆性:钢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也称低温回火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钢在450-650℃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也叫高温回火脆性。
产生原因:
第一类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几乎在所有的工业用钢中都会出现。一般认为,其产生是由于马氏体分解时沿马氏体条或片的界面上析出断续的薄壳状碳化物,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使晶界称为裂纹扩展的路径,因而产生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主要在合金结构钢中出现,碳钢中一般不出现这种脆性。其产生原因主要是As、Sn、Pb、Sb、Bi、P、S等有害杂质元素在回火冷却过程中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减弱了奥氏体晶界上原子间的结合力,降低晶界的断裂强度。Mn、Ni、Cr等合金元素不但促进这些杂质元素向晶界偏聚,而且自身也向晶界偏聚,进一步降低了晶界断裂强度,增加回火脆性。
消除方法:
第一类回火脆性:
A.避开脆化温度范围回火
B.用等温淬火代替淬火+回火
C.在钢中加入Nb、V、Ti等细化奥氏体晶粒元素,增加晶界面积 D、降低杂质元素含量
第二类回火脆性:
A.高温回火后采用快速冷却方法可以抑制回火脆性,但不适用于对回火脆性敏感的较大工件
B.在钢中加入Nb、V、Ti等细化奥氏体晶粒元素,增加晶界面积
C.降低杂质元素含量
D.加入适量的Mo、W等合金元素可抑制杂质元素向原奥氏体晶界的偏聚
E.对亚共析钢可采取A1-A3临界区的亚温淬火方法,使P等杂质元素溶入残留的铁素体中,减轻它们向原奥氏体晶界的偏聚程度
F.采用形变热处理方法,可以细化晶粒,减轻高温回火脆性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加氢反应器Cr-Mo钢回火脆性主要是指()。

  • A、第一类回火脆性、可逆
  • B、第二类回火脆性、可逆
  • C、第一类回火脆性、不可逆
  • D、第二类回火脆性、不可逆

正确答案:B

第2题:

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可避免的,第二类回火脆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属()逆回火脆性;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属()逆回火脆性。


正确答案:不可逆,可逆

第4题:

试述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产生原因和防止办法。


正确答案: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原因是在450~650℃回火时,微量杂质(P、SbSn、As等)或合金元素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之故。防止这类回火脆性的办法是:
(1)从回火温度快冷,抑制杂质元素在晶界偏聚;
(2)选用含Mo、W的合金钢,减缓其偏聚过程;
(3)发展高纯度钢材;
(4)采用两次淬火工艺(1.AC3+30~50℃加热淬火);(2.AC1~AC3之间加热淬火);
(5)高温形变热处理。

第5题:

钢淬火后在()左右回火时所产生的回火脆性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或不可逆回火脆性。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正确答案:C

第6题:

回火脆性分两种:在()℃回火产生的第一类回火脆性;在()℃回火产生的第二类回火脆性。


正确答案:250-350;450-650

第7题:

除弹性元件等特殊情况外,合金钢一般不采用中温回火的原因是在此温度范围回火()。

  • A、不能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作用
  • B、会产生明显的第二类回火脆性
  • C、会产生明显的第一类回火脆性
  • D、综合力学性能差

正确答案:B

第8题:

第二类回火脆性可以通过高于脆化温度再次回火后快冷来消除,以后再次在此温度去件回火,将不再出现脆性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试述第一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办法。


正确答案:第一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是马氏体分解时沿马氏体片(或条)界面析出碳化物薄片所致。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加剧了这种脆性。
防止办法:
(1)避免在该温区(250~400℃)回火;
(2)用等温淬火代替之;
(3)加入合金元素Si(1~3%)使碳化物析出温度推向较高温度。

第10题:

第二类回火脆性产生的原因是()的缘故。


正确答案:晶粒边界杂质浓度增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