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规定》,下列属于鼓励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有()。

题目
多选题
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规定》,下列属于鼓励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有()。
A

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B

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C

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D

燃气节能技术与产品

E

给谁、排水节能技术与产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部门为( )。

A.建筑节能办
B.能源主管部门
C.消防主管部门
D.建设主管部门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260页
三、法律责任(1)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2题:

关于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从事建筑节能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B、国家推广使用民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
C、禁止使用的高耗能源的目录应由国务院节能工作主管部门制定
D、施工单位不得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和设备
E、国家对能源消耗高的技术、材料和设备一律采取限制进口的态度

答案:A,B,D
解析: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中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民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国务院节能工作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并及时更新推广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目录。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不得在建筑活动中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国家限制进口或者禁止进口能源消耗高的技术、材料和设备。

第3题:

《民用建筑节能规定》鼓励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中,包括下列( )。

A.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B.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C.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D.燃气节能技术与产品

E.给水、排水节能技术与产品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民用建筑节能规定》鼓励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中,包括下列()。

  • A、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 B、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 C、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 D、燃气节能技术与产品
  • E、给水、排水节能技术与产品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国家( )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A.鼓励发展
B.强制推广
C.提倡应用
D.推荐使用

答案:A
解析:
在相关节能规范文件中提出,我国鼓励发展下列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1.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2.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3.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4.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5.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6.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7.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8.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第6题: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分别对()及违反条例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A.新建建筑节能
B.既有建筑节能
C.改建建筑节能
D.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
E.扩建建筑节能

答案:A,B,D
解析:
2019版教材P260页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该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分别对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及违反条例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第7题:

在节能评价工作中,下列评价依据,属于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的有( )。

A.《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B.《工业建筑节能统一标准》
C.《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
D.《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E.《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

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节能评价的目的、范围和依据。选项ADE均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规定。@##

第8题: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民用建筑是否符合()作为查验的重要内容,对不符合该标准要求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A、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B、民用建筑节能标准

C、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D、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答案A

第9题:

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规定》,下列属于鼓励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有()。

  • A、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 B、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 C、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 D、燃气节能技术与产品
  • E、给谁、排水节能技术与产品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国家鼓励发展哪些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正确答案: (1)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
(2)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3)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4)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
(5)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
(6)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7)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
(8)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