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意境有过论述的有()。

题目
多选题
对意境有过论述的有()。
A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B

刘勰的《文心雕龙》

C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D

许慎的《说文解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意境有过论述的有()。

A、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B、刘勰的《文心雕龙》

C、陆机的《文赋》

D、许慎的《说文解字》

E、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参考答案:ADE

第2题:

论述“意境”是我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参考答案:

①它是构成绘画艺术审美不可缺少的因素。2、“情”与“景”,情是指艺术家的主观的思想情趣;景不单是自然风景,而是指一切生活景象而言。情和景的统一,即虚和实,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唯有二者的和谐统一,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才能有意境,才能有艺术的美。2、“意”与“境”
②它是体现画家艺术精神最高理想的境界1、以意“造境”(造境,即作家按自己的理想所描绘出来的生活图景,这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或少有的,只是作家所希望有的。)2、以境“写境”(写境,绘画作品中环境描写)3、以诗“取境”(取境,谓因客观事物的作用而产生某种意境)
③它是塑造绘画艺术形象创作思维的途径1、“意造境生”2、“写貌物情”3、“不尽之意”


第3题:

论述园林中如何利用植物营造意境


参考答案:
(1)单一种植物
如个园的竹子,“个”字即“竹”字的一半,“个园”亦即“竹园”,是园主崇尚竹子的集中表示。竹子虽无牡丹之富贵,也无桃李之妖艳,但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素有“刚柔忠义”之称,它“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又被视为高洁、坚贞而又虚心待人的谦谦君子,素来为中国古代人所喜爱。
(2)几种植物结合
如园林中经常采用的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北京红螺寺的玉堂春富贵(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较多使用的如梅、兰、竹、菊,桃李满天下,桃红柳绿。还有如用中国和日本的国花一起栽植表示中日友好等等。
(3)与其它造景材料一起
A、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结合,园林植物丰富了建筑色彩,艺术构图,赋予建筑时间、空间感,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突出了建筑主题。如抗州“西冷印社”是文人们进行书画等艺术活动的场所,植物主要是选择松、竹、梅作为配置,以突出“雅”字。岳庙的(精忠报国)影壁下种植杜鹃花,是借“杜鹃啼血”之意,以杜鹃花鲜红浓郁的色彩表达后人对忠魂的敬仰与哀思,借助植物加强主题含意。
B、与水体结合,园林植物与水体结合,既丰富了水景,又为水景增添了内容。杭州的“曲院风荷”,以荷花为主景,体现“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突出了夏景。
C、与山体结合,园林植物与山体结合,不但保护了山体,而且给山体穿上了华丽的外衣,使山体充满生机。北京的香山,山上植物的季相变化,给秋季香山带来“满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
D、与园路结合,利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构成具有特色的园路景观,创造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意境。

第4题:

论述“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及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正确答案: “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曲径通幽是指在造园之前,事先考虑到构园意境,这也是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处。通过对空间的循环反复,空间位置的置换等,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空间上的风回路转,时刻给人出其不意的好奇之感,让人意犹未尽,这也时中国含蓄心理的体现。
曲径通幽构园技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区规划方面,室内空间方面也可运用。空间位置的灵活组织,空间大小尺寸合宜,空间转换出其不意的趣味性的探索营造出一种有文化涵养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第5题:

黄庭坚论书果然有他独到的一面,听说他对书外学书也有过精辟的论述,是不是?


正确答案: 是的。关于他对书外学书的体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无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主张“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广之以圣哲之学”、“不可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学习书法的人一定要在人品、学问及胸襟上多下功夫,彻底改变自己的气质,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②“余寓居开元寺之怡偲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美丽的自然界能启发人的书思,就好比怀素看到“夏云随风变化”、“听嘉陵江水声而草书长进”一样,黄庭坚也是善于从此中取得养料的。
③心怀清旷,无一事横于胸中。他说:“幼安弟喜作草,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他的弟弟黄幼安向他讨教草书之法,他就对弟弟说了一通这话。其内涵主要是学习书法的人要淡于名利,一任天机。所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一语,和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一脉相承,可见宋人对于书法,一般是不主张苦学力求的。

第6题:

对“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素和逻辑环节 B.意境是对“意”与“象”的超越,也就是说意境是对意象的超越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而意境是有限的


正确答案:D
“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确实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限定条件也较意象多,但是并不能因此得出“意境有限”的结论,因此D项错误。

第7题:

论述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的危害。


正确答案:具有过多转向特性的汽车,若不及时纠正方向,容易侧翻或侧滑,尤其是当汽车车速超过某一车速后,稍有微小的前轮转角,也会导致汽车掉头甩尾,而且转向半径越来越小,使驾驶员难以操纵。具有中性转向的汽车,当受到侧向力作用时,没有阻止侧偏的作用,使驾驶员操作频繁,而且有突发性变化时,很容易转变成过多转向。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的汽车才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且大多数的汽车都具不足转向特性,如在设计上注意重心到前、后轴的距离,前轮的轮胎气压较后轮低等。

第8题:

论述园林意境的生成动因?


参考答案:
没有造园家所营构的园林景观,园林意境无从谈起。没有欣赏者欣赏,没有
审美主体,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就没有实际意义,园林意境也就无法整体生成,同时艺术欣赏又不能脱离欣赏环境。
(1)园林景观(审美对象)
首先是要入题,就是要与主题相吻合。其次要入情,情真则意切,选景融情则意境自生。第三要入画,就是创造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景中有画。第四要入诗,运用诗境造景,使景中有诗。第五要入典,运用历史典故的意境造景,比拟深远。第六要入格,即能高明地摹仿名园的某一优秀格局,重现其意境。第七要入理,体现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中的某些理趣。第八要入时,即要有点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
(2)欣赏者(审美主体)
首先欣赏者要有身心感觉的必要条件。其次欣赏者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第三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最后欣赏者要进行必要的联想与想象。
(3)审美时的环境
审美时的环境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的审美环境。园林意境的形成离不开欣赏者的欣赏活动,欣赏者的欣赏过程伴随着心理组织过程,而这种心理组织过程都是在特定的审美环境中进行的。这种审美环境作为“场”的形式存在并起作用。
首先,园林景观对欣赏者的刺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伴随着“场”的信息共同作用于欣赏者的大脑。其次欣赏者的心理组织功能并不仅仅对园林景观的刺激进行加工处理。在心理组织过程中,还要选择(排除)、吸收、分析和综合处理各种环境因素,使园林景观的信息与环境的信息协调起来。最后,审美环境还会影响和制约着意境的形成。

第9题:

对意境有过论述的有()。

  • A、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 B、刘勰的《文心雕龙》
  • 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 D、许慎的《说文解字》

正确答案:B,C,D

第10题:

论述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一,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其类型有三: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第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第三,生命律动。这方面有三个要求和特点:表诚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第四,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