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认为()只适合推翻清政府,而()才适合建设新的中国。
第3题:
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简要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分)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体现?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3分)
(3)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从中得到什么感悟?(2分)
第4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5题:
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
第6题:
第7题:
试述美国教育行政的主要特点及对中国教育行政改革的启示意义。
第8题:
试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及意义。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①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
②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
③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方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加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④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都是违法的。
(2)实施这项原则时意义:
①实行这项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②实行这项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
③实行这项原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④实行这项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9题:
清政府颁布(),宣示预备立宪。
第10题:
1908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年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