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与西周秘书性工作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出现的变化有哪些?
1.新兴地主阶级子弟“士”不少人充当了诸侯国君身边出谋划策,草拟文书的秘书性史官
2.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
3.政务记录已形成制度
4.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5.保密制度有所加强
6.文书档案拓宽了应用范围

第2题:

简述中外封建社会早期封建王朝秘书性工作的相同之处。
(1)时代基础和历史发展过程上相似。
(2)社会环境有相似,都出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封建国家政权均是封建主阶级的压迫劳动人民的机关。
(4)秘书性人员的职能地位相近。
(5)秘书性人员的职能活动相近。
(6)秘书性工作的职能领域相近。

第3题:

简述清末秘书工作向现代秘书工作过渡的影响。
清末责任内阁成立之时,曾颁布《内阁属官官制》,然而仅过五个月,辛亥革命就爆发了。随着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覆灭,清朝新的秘书机构也随即消亡。但清末出现的这些新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已基本具备现代特色,是现代秘书工作的萌芽,是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同时,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发展的顶峰.鸦片战争后,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随着新的档案的大量形成和新的工作方法的出现,我国封建制度下的档案工作逐步向近代和现代档案工作过渡。

第4题:

简述封建王朝的秘书性工作。


正确答案: 如秘书令(监),典尚书秦事,颁发敕令;中书省的中书监(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起草文书,掌管经籍及秦事;门下省的待中,侍皇左右掌秦事;尚书省的尚书令,掌管文书事务及行政事务。
在这一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纸张正式成为公文的统一使用的载体。我国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到东晋末年桓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张作载体,并为后世沿用。公文用纸张载体,是秘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进步。
从梁陈开始,文章有了“文”与“笔”之分。“笔”后来发展为应用文。就是公文形成有别于文学作品的简明务实庄重的文风的发端。

第5题:

简述秘书性工作的时代性变化。
(1)领导视野的拓展与秘书工作;
(2)管理要素的拓展与秘书工作;
(3)权力运用的主动性与秘书工作。

第6题:

简述隋唐的秘书性工作。
隋设内书省,有内书舍人、通事舍人、内书侍郎等官吏,掌管草拟诏令、宣奏等事务;设门下省,有纳言等官吏,掌管诏令审核、驳正;设尚书省,有尚书丞及下属官吏,掌管收发、传令、承办文书等。
唐设中书省,有中书令、中书侍郎等官吏,掌管军国政令、参议政务及章奏文书等;设门下省,有侍书、侍郎、给事中等官吏,掌官出纳帝命、顾问应对、掌机密文件、审议公文、封驳诏命章奏等;设尚书省,有尚书仆射等官吏,掌管朝廷日常行政事务等;后又设翰林学士院,有翰林供奉、翰林承旨等官吏,掌管草拟制诏书敕,协理批答四方章表疏议等;设匦使院,有知匦使等官吏,处理信访事务,使下情上达等。地方政权还设有掌书、判书、孔目、主簿等书性吏员。
唐设政事堂,为三省集体办公议政之处。隋唐建立了以刑律为后盾的一套秘书工作的制度。

第7题:

简述中欧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的相同之处。
(1)在隶属关系上,秘书性人员都对封建领主存在人身依附的关系,直接对封建领主负责。
(2)在工作内容上,除了办理文书档案和参谋辅助外,还要根据领主的需要,管理和操办大量事务。
(3)封建领主所重视的文件的大体类型也比较相似。
(4)封建领主的秘书性活动大多以辅助领主管理内部事务为主。

第8题:

简述封禅中的秘书性工作。
实际上是盛大祭典会务组织,人、财、物准备,往返路线、交通、食宿安排,祭祀程序的筹划,祭祀文稿、各种文件的撰拟和发布,祭祀活动的记录等纷繁的办文、办会及办事工作。封禅要耗费巨额财力物力人力,劳民伤财,造成极大的财政负担。就秘书性工作而言,它标志当时秘书性官吏的综合组织能力,系统安排事务的能力,办文、办会、办事的综合业务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儒学对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的秘书性官吏的价值观、道德观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均有极大的影响。

第9题:

简述秘书工作的被动性与力争主动的关系。


正确答案: (1)许多工作都有一定的被动性,而秘书工作由于它的从属性和辅助性,被动性较强。示例。领导临时布置的事情,上级临时要材料,基层临时发生事故等。
(2)秘书工作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加强预见性,就能增强主动性。

第10题:

简述王国政权的秘书性工作。


正确答案: 如英王亨利一世(1100年~1135年在位)时期建立了中央管理机关——枢密院,设有专司财政的部门,也先后设立具有顾问咨询性质的御前会议,起着枢密院和最高法院的作用。国王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位)为取得反对罗马教廷斗争的胜利,于1302年首次召开了有高级骑士、世俗贵族、富裕市民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它成为国王的咨询机关,也是国王同封建贵族、市民上层结成联盟的形式。
在英国,号称“末日审判书”形成过程中的全国性社会财产调查登记活动,是一次强化王权的有力举措,其中包含着规模空前的内容丰富的秘书性活动。14世纪,法国国王将文书档案专门存在的王宫教堂内,称为“宪典宝库”。
“宪典宝库”的建立,一是说明法国国王为了强化王权对文书档案更加珍视;二是标志着政务的纷繁,秘书性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更多文件材料,集中保存国家文书档案也有了重大发展;三是“宪典宝库”的建立对法国国家秘书性人员保管和利用文书档案为国王行政提供服务,有了更为良好的基础性条件。
这一时期封建王国的秘书性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为强化王权服务的职能作用大为加强,秘书性工作的领域更为扩大,几乎所有王权运用的领域内,都伴有秘书性工作;
二是秘书性工作的地位有所提高,文件档案作为王权的象征和标志,被视为黄金宝物由国家统一管理,并作为行使权力的依据和凭证,受到国王的高度重视;
三是文书档案的保管更加机密,带有一定的神密性和不可接触性,一般不让参阅,珍藏在王宫或库房等与世隔绝的密室;
四是王国的秘书性工作与教会的秘书性工作逐渐分离,国家的文件档案保存在教会的情况已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