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计是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首先要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本题4

题目
问答题
现代审计是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首先要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本题4分) 请回答案: (1)注册会计师为什么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2)在什么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A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下列问题,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 )提供基础。

A.判断与资产安全性相关的程序和记录是否可靠

B.向客户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结构的指导性建议

C.判断将执行的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D.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正确答案:C
解析:注册会计师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

第2题: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在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

A、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B、进行实质性测试

C、收集、评价审计证据

D、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参考答案:ABC

第3题:

现代审计是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首先要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本题4分) 请回答:

(1)注册会计师为什么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2)在什么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正确答案:

 (1)注册会计师进行符合性测试是为了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①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②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③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第4题:

下列有关内部控制测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健全有效时,内部控制测试可以代替实质性程序
B.内部控制测试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再评价
C.内部控制再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D.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直接相关
E.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直接转入实质性程序阶段

答案:B,D
解析:
选项A,不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多么健全有效,都应当选择适当方法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实质性程序,即内部控制测试不能代替实质性程序。选项C,对内部控制的再评价,是指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对控制风险水平做出进一步评价,而不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再评价。选项E,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当实施控制测试而不是直接实施实质性程序。

第5题: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这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称为()。

A、制度基础审计

B、内部控制审计

C、风险导向审计

D、传统审计


参考答案:A

第7题: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首先要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这是现代审计的重要依据。

A、内部管理系统

B、内部会计系统

C、内部控制系统

D、内部审计系统


参考答案:C

第8题:

现代审计是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因此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年度审计时,必须执行下列审计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对交易和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尽管大多数会计报表审计都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但并不是每次会计报表审计都必须执行这类程序。

第9题:

实施审计阶段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 ( )


正确答案:A
熟悉资产评估的含义和范围、资产评估的程序,会计报表审计。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P96。

第10题:

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人手,根据对内部控制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数量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审计取证模式是()。

  • A、财务收支审计
  • B、账目基础审计
  • C、制度基础审计
  • D、风险基础审计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