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显示公文正文层次结构的特定词语之形成、发展、鼎盛时期、消亡原因。

题目
问答题
阐释显示公文正文层次结构的特定词语之形成、发展、鼎盛时期、消亡原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大写汉字将年、月、日标全
B.信函格式与纪要格式都是特定的、常用的正式公文格式
C.命令(令)格式的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加“命令”或“令”组成
D.在公文的正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

答案:A
解析: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01>,所以A项错误,其余三项均正确。故本题选A。

第2题:

阐释显示公文正文层次结构的特定词语之形成、发展、鼎盛时期、消亡原因。
形成:旧式公文各程式部分虽然另起,但正文却写为一段。倘若篇幅较长、头绪纷繁并引用乃至层层转引其他公文或言辞,遂难以区分层次、准确领会文意。
至迟在唐朝公文中,已出现表示引文开始、结束的层次结构类专用同语。
发展:
(1)发展的客观原因,随着后世公文篇幅加长、叙事趋于具体、层层转引的写作模式运用日繁,在客观上迫切需要有系统揭示公文内在层次的专门词语。
(2)发展的主观原因:明清书吏阶层的成熟,及“与官分途”、“仕进无路”的特定地位,促使他们主观上追求垄断公文写作和处理。而门类齐今、系统搭配的公文专用词语,会形成特定的写作套路,对他们达到垄断目的大有帮助。
鼎感时期:清朝、民国是显示内在层次结构的公文特定词语的鼎盛时期,并趋于规范和定型。
(1)在由唐朝到明朝长期积累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清朝集其大成,表现在:专门词语的门类齐全、具体表现多种多样、相互搭配趋于成熟、运用规则臻于完善和定型。
(2)民国前期继承沿用,中期将其规范化、理论化,并形成专门著作。
消亡:依据辩证法则,物极必反,显示正文层次结构的旧式公文特定专门词语越是发展到顶峰,越是繁琐、细密刻板到极致,就越是窒息公文文风的生动性和表述思路的灵活性,越是走向自己的反面。1933年10月,国民政府颁发第500号训令,全面推行公文分段和新式标点,使公文层次的显示,脱离了对特定词语的依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政权推进公文程式改革,公文撰写趋于口语化,旧式公文专用词语遂口渐消亡。

第3题:

()是公文的主体部分,也是公文结构的核心部分。

A、公文标题

B、主送机关

C、公文正文

D、附件说明


参考答案:C

第4题:

“天子”、“驸马”、“丞相”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变化是()

A词义的消亡

B词语的替换

C词义的演变

D词语的消亡


D

第5题:

公文若干组成部分的整体结构方式及某些特定结构部分的固定要素、特殊用语之组合规定称为()。

A公文形式

B公文程式

C公文格式

D公文结构


B

第6题:

公文特定词语包括若干门类,主要有()。

A程式套语

B称谓代词

C公文语词

D层次结构词语

E专用词汇


A,B,D

第7题:

本、敝、职、属是公文特定词语中的()。

A程式套语

B引述语

C层次结构词语

D称谓代词


D

第8题:

修辞格对语汇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A.丰富语汇

B.促进词义的变化

C.丰富词语的结构

D.加速词语的消亡


参考答案:AB

第9题:

公文特定词语
主要包括:程式套语;称谓代词;层次结构词语。

第10题:

公文结构的必备要素主要包括公文标题、正文、成文日期、()。
公文制发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