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恃吾有以待”与“无所不备,无所不寡”二者的本质区别?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恃吾有以待”与“无所不备,无所不寡”二者的本质区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不是孙子兵法的理想。

A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B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C胜兵先战,而后求胜

D兵贵胜,不贵久


参考答案:C

第2题: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这句话的意思是:

A.善于用兵的人,要使他自己无所顾忌,但有所依靠
B.善于用兵的人,要使士兵无所顾忌,但有所依靠
C.善于用兵之道,在于无所顾忌,有所畏惧
D.善于用兵之道,使他无所顾忌,有所畏惧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出现在第二段第一句话。分析此句上下文语境。首先,通过“善用兵者”可知,是如何去运用士兵作战,而不是让自己怎么做。其次,明确“恃”的含义,通过后文讲“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可知,“恃”指有依靠,才知道不失败。所以“善用兵者”指“善于用兵的人”,“之”在文言文中可做第三人称代词,指代前文的“士兵”,“顾”指顾忌,“使之无所顾”指使士兵无所顾忌,“恃”指依靠,“有所恃”指有所依靠。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

第3题:

《孙子兵法》日:“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包含的哲理是( )。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正确答案:B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是说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薄弱。这段话蕴含着这样的哲学道理:①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处处设防,就会处处薄弱,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寡与众是矛盾的双方,在“处处防备,,和“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条件下,寡与众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故选B。

第4题:

如何理解“恃吾有以待”与“无所不备,无所不寡”二者的本质区别?


正确答案: “恃吾有以待”要我们做好准备足以备御。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薄弱。上面是对这两句词的解释。“恃吾有以待”讲的是应敌制变的策略,在准备御敌之前,我们要兼权利害,熟计得失,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最好部署,因而这种部署是主动地。“无所不备,无所不寡”是在被别人牵动的情况下,被动的在不同的地段布置兵力,结果逸者变劳,饱者变饥,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第5题:

《九变篇》中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请将恃此段翻译成白话。


正确答案: 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第6题: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上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______。

A.用兵要随机应变
B.用兵要体恤士兵
C.用兵要时刻警惕无所松懈
D.用兵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理解文段含义。第二步,文段是一个分总结构,“故”表结论、结果,因此第二段的主题句是“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意思是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因此,答案为D项。

第7题:

《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B
解析:

第8题:

()强调了有备无患的意识。

A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B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C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D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参考答案:A

第9题:

翻译: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正确答案: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不会被战胜。

第10题: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为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

  • A、火攻篇
  • B、形篇
  • C、行军篇
  • D、军争篇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