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收到了哪些启示?

题目
问答题
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收到了哪些启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思想。


正确答案:
(1)生活教育的目标。陶行知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陶先生对生活教育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谈道:“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可见,他提出儿童的生活教育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内容。陶行知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生活中“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都是活的书”。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就是一所“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的学校,“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成了晓庄的重要课程。陶先生对此十分赞赏:“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上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的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这种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进课程的教育理念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还能够极大地调动儿童的主动积极性。
(3)生活教育的方法。陶行知创造性地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即“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做中学、做中教”说明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儿童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所以,他极其重视实践,并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并改自己“知行”之名为“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儿童对知识的探索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第3题:

()的教育思想是“生活即教育”。

A、陶行知

B、陈鹤琴

C、皮亚杰

D、梁建中


参考答案:A

第4题:

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对当今 教育理论创新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吸取和改造国外教育家特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杜威倡导变革传统教育,融合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 即社会”,以使学校和社会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其强调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思想,对陶行知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陶行知 在批判地吸取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如“社会即学校”的命题即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 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 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连的,是“生活 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辏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 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也是在充分认识中国教育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陶行知认为当时中国的教育表现为两种“八股",即 “老八股”和“洋八股”。前者是中国教育传统的表现形式,后者则是实行新教育后的表现形式。然而,非但“老八股”与民众生活无关,“洋八股”也与民众生活无涉,中国教育的面貌并没有因为 新教育的实行而发生根本的变化。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命题。“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因此“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从教育内容说,人民需要什么生活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说,适宜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 "社会即学校”不是学校消亡论,而是学校改造论,改造旧学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对当今教育理论创新的启示:关于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如何立足于自身,如何汲取外部的必要营养,如何成就独立自我的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既有苏联的教育理论模式,又有欧美和日本的教育理论框架,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在长期简单化的理论复制 当中,迷失了自我,远离了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精神家园,几乎成为盲目漂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现实地摆在了当今每一位教育理论工作者的面前。陶行知先生一直 反对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拉洋车”“仪 型他国”。他一方面注重吸取国外教育家的先进 思想,同时,又不脱离中国教育的实际,从而创造 性地提出了自己的适合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 需要并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应该成 为我们理论研究者的楷模。所以,在引进和研究 国外的教育理论时,应注意对不同教育理论流 派、不同教育家的思想和观点,从理论整体上进 行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同时又紧密联系中国当前 的教育现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教育理论 研究的自我发展,并使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逐步 走上动态开放、日趋深入和丰富的健康发展 轨道。

第5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包括()。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社会即学校

D、教学做合一


参考答案:ACD

第7题:

下列说法中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论点是____________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E.社会即学校


参考答案:DE

第8题: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A、教育即生活

B、社会即学校

C、生活即教育

D、学校即教育

E、教学做合一


参考答案:B,C,E

第9题: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A.生命教育
B.生活教育
C.教育即生活
D.学校即社会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答案:
解析: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师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直接影响。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蕴含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这是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这一弊端而提出。第二,“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把握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