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的文学思想。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的文学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从《荀子》关于“言”的看法理解其文学思想。
1.荀子特别重视“道”,创建“文以明道”的先声,“道”的实际内容,就是礼义。他认为一切言论,心是合乎道的、宣扬道的,就是好的;凡是离开道、违反道的,就是坏的。
2.强调“言”有“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小人之言”的区别。“圣人之言”最为完美,“如王圭如璋„„四方为纲”,是人们崇敬、效法的对象,而小人的“奸言”,“虽辩,君子不听”。
3.“言”会影响政治,不同的“言”会对政治起不同的作用。须行“圣人之辩”,排斥“小人之辩”。把荀子关于“言”的看法看成是他对文学的看法。“明道”是其文学观核心;关于圣人之“言”的理论,反映在文学观点上就是“征圣”的主张。他是儒学的主要传授者,这是文学思想中“宗经”主张的实践。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明道是中心,这就是荀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它奠定了后世儒家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的基础。

第2题:

开创以诗评诗方式的是()

  • A、杜甫《戏为六绝句》
  • B、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 C、吴可《学诗诗》
  • D、王若虚《论诗诗》

正确答案:A

第3题:

试述庄子的文学思想。


参考答案:首先文艺创作主体(作者)应能感知世界的真谛方可创作出好作品,庄子认识世界真谛即为“道”,而要“得道”则必须做到“心斋”“坐忘”,简言之可粗略理解为驱除内心杂念和忘却外界干扰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方可感知世界,方可论及创作;其次是文艺创作客体(创作对象),需判断什么才是美的,庄子认为“自然”“朴素”即为美,强调自然的本真的东西才是美的,故创作的对象应“自然”“朴素”。最后是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可大致理解为创作主体应以何种方式表现客体,即创作的方法及评价作品的基本标准,庄子提倡“得意”“忘言”,简言之是追求神似而不要求形似。

第4题:

“豪华落尽见真淳”出自金末元初元好问的《论诗》,它的上句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语天然万古新

第5题:

试述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的文学思想。


正确答案: 其《论诗三十首》较系统完整地评述自汉魏至宋代一千多年间的作家作品、诗派、诗风,集中体现元好问鲜明的文学观、审美观。
(1)其创作论思想在于求“真”,要求心与言一致,倡导文情一致,乃至人品与文品一致的诗风,他的“真”还有即景兴会、自然入妙的意义,他否定“斗靡夸多”、“布谷澜翻”的诗风,批评一味雕琢形式的倾向,对历史上的各种模拟作风以鄙夷。
(2)主张以高雅为正的历史发展观,他肯定陈子昂的汉魏风骨,阮籍的正始之音,对险怪诗风不满,对“徘偕怒骂”的诗风加以弹击,对魏晋南北朝诗人多加肯定,批评宋代诗歌,从中可看也他的以古以雅为正的批评尺度。
(3)对诗歌风格要求偏向刚健豪壮一路,他对各代诗人的评价,明确他的诗学见解,当然也带上个人的主观性,所以缺点是以古雅为正,对宋诗新变认识不足,因强调豪壮风格,对李商隐、李贺等认识不充分,等等,不难发发现元好问评诗的局限性。

第6题:

《论诗三十首》中重要的文学思想有哪几个方面?
(一)强调抒写真性情,反对虚伪矫饰;
(二)主张刚健豪壮,反对纤细缠绵;
(三)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四)主张高雅,反对险怪、俳谐与怒骂;
(五)强调直观与体验,反对模拟。

第7题:

“论诗宁下涪翁拜。”出自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二十八》。请问诗中的“涪翁”指的是谁?


正确答案:诗中的“涪翁”指的是黄庭坚。

第8题:

《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是()

A、黄庭坚

B、陆游

C、范成大

D、元好问


参考答案:D

第9题:

试述从《诗集自序》看李梦阳的文学思想。


正确答案: (1)提出“真诗乃在民间“的重要论断,认为无人工藻饰,一切出于内心的真实情性,才是好诗,要象”礼失求之野“那样去寻真诗。
(2)指出当代文人、学子诗歌的根本弊病“情寡而工于词多”,远不如民间信口而来的歌谣,感叹像诗经那样出于文人、学子之手的雅颂之音不能再现。
(3)表达了他早年倡导的复古主义病根有反思、觉醒,认识到学杜、学六朝乃至学风雅都 不足以作出真正佳作,进一步肯定了“真诗乃在民间”结论的正确性。
(4)这样真诚的膺服民间创作,给民间创作如此高的肯定,在中国文论史上还属首次。这种发现,对后来的李贽、公安三袁和冯梦龙都有直接的影响,给当时文坛注入生机。

第10题:

从元好问《论诗十三首》论诗绝句看,其诗美追求有: (1)()。 (2)天然浑成。 (3)()。


正确答案:翻新出奇;质朴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