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题目
问答题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A.比喻 夸张 设问 拟人

B.拟人 比喻 设问 夸张

C.拟人 设问 对偶 比喻

D.拟人 比喻 反问 对偶


正确答案:D

第2题:

教师讲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时,指出两句的意思是交错互补的,请学生找出例子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辨别修辞手法。题干中“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律诗中是很常见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A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诗人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本句中并没有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排除。

B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大意是: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根直指苍天的烟柱;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从大漠里流出,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的河面上。本句中并没有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排除。

C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句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冬,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胜仗,收复了洛阳等地。广德元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杀,延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平息。在战乱中漂泊受难、饱经沧桑,正流离于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心中激荡难以自抑,狂喜之余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本句不含互文,排除。

D项:“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句子前后交错互补。符合题干要求,正确。

第3题: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本诗的流水对是()。

A.第2联

B.第3联

C.第1联

D.第4联


参考答案:D

第4题: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近代诗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请问诗人是模仿哪位诗人的哪首作品的哪两句诗写的?


正确答案:诗人是模仿张籍的《节妇吟》中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写的。

第5题:

诗句:“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正确答案:“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出自吴伟业的《圆圆曲》。

第6题:

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巴峡”位于()省份?


参考答案:四川

第7题:

唐代最早的一首田园诗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正确答案:唐代最早的一首田园诗是出自王绩的《野望》。

第8题:

下列不属于流水对的诗句是哪项()

A、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B、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C、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


正确答案:A

第9题:

成语“火树银花”出自于唐代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正确答案:“火树银花”出自于苏味道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第10题:

成语“炙手可热”出自一首唐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请问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哪首作品?


正确答案:“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出自杜甫的《丽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