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中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宗教信仰自由;
2.宗教活动要守法;
3.宗教平等;
4.政教分离;
5.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1978年到1999年,福建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有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1)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开放宗教场所,全面归还宗教房产。(2)恢复、建立、健全宗教团体,恢复正常宗教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在省宗教局的支持下,各级宗教团体纷纷恢复了活动。(3)注重办好各类宗教院校,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爱国宗教教职人员。(4)进一步推进宗教文化事业,出版流通宗教书籍,创办宗教刊物。(5)在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宗教界坚持“自治自传自养、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改变了单纯依靠教徒供养的传统,积极发展农林副工生产和旅游服务业,建立自养基地,不仅实现了自养目的,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6)福建宗教界人士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热心慈善,为社会奉献爱心。(7)福建宗教界人士注意弘扬教规教仪中的积极因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热情参加各类政治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成绩。(8)闽台宗教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福建宗教界积极推动闽台之间的交流、沟通。(9)福建宗教界对外交流频繁。(10)福建宗教研究成果显著。

第2题:

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基本含义:指中国企业文化积极与其他民族地企业文化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真正成为国际企业文化的一员。
提高含义:指中国企业文化超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地水平,成为国际上领先的企业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际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第一层含义应该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了由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第二层含义应该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提高方向体现了由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所决定的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观趋势。

第3题:

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自由。
(2)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宗教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4)宗教和国家政权相分离,和教育、行政、司法相分离。
(5)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第4题: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一,继续推进体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
第二,推动体育事业单位改革。
第三,推进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推进体育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
第六,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第5题:

中国未成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未成年人的医疗保健设施和服务。
②儿童的活动场所和条件。
③普及义务教育。
④孤残儿童福利事业。
⑤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第6题:

简述中国的宗教政策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3)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4)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处理同宗教界朋友指的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第7题:

卫勤控制的过程有哪些?卫勤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卫勤控制的过程有:
(1)制定标准;
(2)衡量成效;
(3)纠正偏差。
卫勤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1)目标方向控制;
(2)质量控制;
(3)效率控制;
(4)效益控制;
(5)安全控制。

第8题:

简述中国的宗教政策。


正确答案: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自由。无神论和有神论的信仰者应互相尊重。
(2)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国家保护一切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宗教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4)宗教和国家政权相分离,和教育、行政、司法相分离。(5)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第9题:

中国的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城市的设置标准和行政建制受政府控制;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受政府控制;
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
城市化发展速度受政府调控。

第10题: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包括哪几个部分?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准则》)于2010年7月8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9月1日刘家义审计长签署审计署第8号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订前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由一个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若干个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构成。这种体系结构比较零散,相关准则间的内容存在交叉,不便于审计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后来的修订,参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体系结构,将原有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通用审计准则规范的内容统一吸纳并形成了一个完整单一的《国家审计准则》,在其下一层次研究开发审计指南,进一步细化相关审计业务操作的具体要求。据此构建起由宪法、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等不同级次规定组成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
按照上述体系结构,《国家审计准则》正文分为七章,即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200条。同时,《国家审计准则》在吸收原有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中能够继续适用的内容后,废止了审计署以前发布的28项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