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结合幼儿教育实际,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第2题:
结合“教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以及你的受教育经历,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试论述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3题: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第4题:
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的教育所要培养的"劳动者"或"建设人才"既是全面发展的,又是具有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与"独立修改"并不互相排斥.所谓"全面发展",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独立个性",说的是体,智,德,美等基本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实上,全面发展在不同的受教育者个体身上必然会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点,而不会是千人一面.我们知道,受教育者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不同的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智慧品质,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对教育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因此,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性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性的形成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对立起来,排斥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培养,从而也损害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不能不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这应当说是正确的,合理的,但问题在于对统一性,社会化怎样理解。教育目的作为社会对其成员的质量规格需求的反映,无疑要有统一标准;但统一性不等于一律化,模式化,排斥个性的自由发展。我们的教育无疑要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但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化.由于我们以统一性排斥个性自由发展,把社会化看作驯服工具化,所以,我们不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爱护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把受教育者只是当作工具,而不是主要当作目的。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受教育者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平庸度日的心态;他们的头脑长在别人的肩上,他们的理想挂在别人的嘴上;他们号称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但缺乏主人意识,对社会事务呈现出冷漠,厌倦甚至抵触的情绪.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也是我们教育的弊端,而且,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略
第5题:
第6题: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答: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述,但是具有共同的特征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认识当代及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
(1) 创造精神。 实践能力。 开放思维。 崇高理想。
第7题:
第8题:
联系实际,论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第9题:
第10题:
结合学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