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见诸其所著的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教材认为是()。

题目
填空题
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见诸其所著的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教材认为是()。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直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


正确答案:《诗品》

第2题:

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

  • A、钟嵘《诗品》
  • B、刘勰《文心雕龙》
  • C、陆机《文赋》
  • D、曹丕《典论•论文》

正确答案:D

第3题:

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 )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参考答案:《诗品》

第4题: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专著,南朝梁钟嵘的《诗品》评论的是汉至梁代作家的()。


正确答案:《典论·论文》;五言诗

第5题:

司空图《诗品》是一部()

  • A、七言诗集
  • B、散文论著
  • C、诗歌选著
  • D、诗论专著

正确答案:D

第6题:

钟嵘《诗品》是中国第一本诗歌评论之作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见诸其所著的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教材认为是()。


正确答案:直寻

第8题:

论述钟嵘的文论思想。
钟嵘的文论思想主要有吟咏情性说、直寻说、三义说、滋味说,分述如下。
(1)吟咏情性说。钟嵘认为,诗歌的性质或基本特征是吟咏情性,即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创作情性的萌动,又有赖于“气”、“物”的感召,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此,“气”并不直接规定诗,而是经由外物到人的性情再到诗的途径。这是个从外(气、物)到内(人之性情)再到外(形诸舞咏,即显现于外的诗歌、音乐和舞蹈)的过程,这就是文学创作内在化与外在化的过程。
(2)直寻说。所谓“直寻”,就是从感物(此“物”即前述自然景物与人世沧桑)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典故或诗作寻词觅句。也就是说,诗歌的创作灵感、素材和语言,都有赖于“物”的感召和“情”的摇动,而不靠用典(用事)。
(3)三义说。
《诗品序》云:“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说是指钟嵘探讨兴、比、赋及其三者关系的理论观点。钟嵘的“三义说”,对传统的“六义说”有所突破而自有新意。他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特征和“寓目辄书”的思维特征从发,一改赋、比、兴的传统排序,而变为兴、比、赋。这改动不仅突显了六义中“兴”的地位,同时又扩充并深化了兴、比、赋的文论内涵。
(4)滋味说。“味”的本义原指由口腹的欲望满足所获得的生理快感。钟嵘《诗品序》明确提出“滋味说”:“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可见“有滋味”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了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的程度。
“滋味”之“味”在在钟嵘《诗品》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品尝、鉴赏,类似于“品”的第一层含义。“味诗”,就是钟嵘对诗的品评方法,所谓“使味之者无极”;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第9题:

钟嵘,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


正确答案:《诗品》

第10题:

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作者是钟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