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表现了个人忧伤和忠于“王事”的矛盾心情。直抒胸臆,体现了“讽谏”的风格。()

题目
判断题
《采薇》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表现了个人忧伤和忠于“王事”的矛盾心情。直抒胸臆,体现了“讽谏”的风格。()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采薇》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表现了个人忧伤和忠于“王事”的矛盾心情。直抒胸臆,体现了“讽谏”的风格。()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简述《归园田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心情?


正确答案: 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志趣和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

第3题:

阅读《采薇》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题。
案例:
师:同学们觉得《采薇》这首诗中的比兴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1:《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薇,是野豌豆苗。“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棠棣花有什么寓意吗
生2:棠棣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词典上说“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斗决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棠棣》,郭沫若也有一部历史剧名为《棠棣之花》,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3:用采薇起兴,表现戍卒生活的艰苦;用棠棣起兴,表现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4:老师,在鉴赏《氓》时,您说《氓》的比兴手法色彩鲜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碧绿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都是无尽的绚烂。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师:用已知推导未知是智慧,这个发现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谁接着发言
生5:两处比兴之间构成对比映衬,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参差多态才是美。
生6:“采薇采薇”三次比兴,还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由“薇亦作止”,薇菜刚刚长出嫩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再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这是一个复杂的比兴.而“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就是一个简单的比兴。
师:两处比兴一繁一简。我想问一下,在采薇的比兴里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
生7:时光的流逝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加深。
师:简单的抒情可能感染力不强,将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复杂微妙、痛苦焦灼,就会有一种更深的、冲击人心的力量。我们接着讨论比兴。
生8:用“薇”的成长过程表现时光的流逝十分巧妙,非常像电影镜头,体现了四季轮回。如果我是导演,我要在镜头的叠加中表现主人公少年的无邪、青年的血气方刚和壮年的沧桑,就不再表现他的暮年了,这太残忍了。老师不是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吗
师:你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车行》里说“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个士兵整个一生都在征战,太悲苦了,你对《采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很好。
问题: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比兴”手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善于引导。在讲授《采薇》中的“比兴”手法时,并没有直接给学生指明文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也没有直接阐述“比兴”的特点,而是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发表个人见解,这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2)重于感悟。在讲授“比兴”手法时,没有用抽象的概念化的语言来简单地说明,而是让学生联系诗歌,发挥丰富的想象,用具体的场景画面的描述来体会“比兴”手法的妙处。这样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需学习的知识。
(3)恰当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没有放手不管。在学生在发表看法之后,教师及时地给予评价。评价中有对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鼓励,有对学生精彩回答的赞赏,更有对学习方法的引导。评价丰富而具体,能明确有效地指导学生。

第4题:

下列属于思妇诗的是()。

  • A、《卫风·氓》
  • B、《邶风·谷风》
  • C、《王风·采薇》
  • D、《王风·君子于役》

正确答案:D

第5题:

《饮酒诗》体现了陶渊明怎样的风格?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以及分层?


正确答案: 平淡自然;作者归隐后的宁静生活和淡泊心境;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并分三层揭未“心远”的内涵,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中四句写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深入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

第6题:

杜甫《月夜》诗的艺术特色有()。

  • A、直抒胸臆
  • B、用了对面落笔的写法
  • C、用了细节描写来描绘人物,从而表现人物心情
  • D、意境清空

正确答案:B,C

第7题:

采薇一诗如何表现忠于国家和思念家乡这一矛盾的?


正确答案:①.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军容的整肃和装备精良的描写以及对猃狁的仇恨,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②.作者思念家乡是通过战争生活的频繁和艰苦,以及远离家乡战争无期而且久戍不归的情感来表现的。

第8题:

《小雅采薇》描写的就是周夷王时代,猃狁南侵,士兵奔赴前线打仗,一边打仗,一边想念家乡,因此写了这首诗。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采薇》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正确答案: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第10题:

关于诗歌《山中杂诗》赏析,不正确的是()此题有疑问

  • A、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 B、这首诗写作者仕途不畅,尚未年高就要过上归隐生活,但他很喜爱宁静的山居生活。
  • C、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后有感而发的,侧面体现了作者仕途不畅,鸿图大志不得抱的遗憾。
  • D、这首诗表达生动形象,主题明确,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归隐山居之乐,充分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