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骨料冲洗后,以下施工配合比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粗骨料冲洗后,以下施工配合比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配合比要改变,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要增加

B

配合比要改变,其中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减少,粗骨料用量增加,但水泥用量不变

C

配合比要改变,其中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减少,粗骨料用量减少,但水泥用量不变

D

因水泥用量不变,故配合比不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温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用量。

A、低粗骨料
B、高拌合水
C、高细骨料
D、低水泥

答案:D
解析:
2018新教材P115

“3)宜采用低水泥用量的原则,并可采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第2题:

粗骨料冲洗后,以下施工配合比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配合比要改变,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要增加
B.配合比要改变,其中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减少,粗骨料用量增加,但水泥用量不变
C.配合比要改变,其中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减少,粗骨料用量减少,但水泥用量不变
D.因水泥用量不变,故配合比不变

答案:B
解析:
P17-19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1 m3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质量表示,如水泥3 3 6 kg、砂6 5 4 kg、石子1 2 1 5 k g、水1 9 5 k g;另一种方法是以水泥为基数1,用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将上述配合比换成水泥:砂子:石子:水,即是1:1.95:3.62:0.5 8。,综上所述,骨料水洗后,含水量增加,用水需减少,故此题选B

第3题: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粗骨料由天然骨料变化为人工骨料时,混凝土砂率及用水量均不需调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拔出法检测前应全面了解工程有关情况,并宜具备下列()资料。

  • A、设计图纸
  • B、粗骨料品种及最大粒径
  • C、混凝土配合比
  • D、细骨料级配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若采用经验图表选择单位用水量,应根据()因素选定。

  • A、粗骨料品种
  • B、粗骨料最大粒径
  • C、坍落度
  • D、流动性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高温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 )用量。

A.低粗骨料
B.高拌合水
C.高细骨料
D.低水泥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130页
3)宜采用低水泥用量的原则,并可采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第7题: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砂率是依据( )确定的。(2014真题)

A:粗骨料的种类
B:细骨料的种类
C: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D:混凝土的水灰比
E: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答案:B,C,D,E
解析:

第8题: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B、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4,且不应超过40mm
C、混凝土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中,且每盘混凝土试配量不应小于30L
D、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50mm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工程。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参见教材P63。

第9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和()的设计要求。10、混凝土配合比应以()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


正确答案: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经济性;干燥状态;0.5%;0.2%

第10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分别是()

  • A、水胶比、砂率、单位用水量
  • B、水胶比、粗骨料级配、单位用水量
  • C、粗骨料级配、砂率、单位用水量
  • D、水胶比、砂率、粗骨料级配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