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声称“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的书法的作者是谁?其书法特点怎样?

题目
问答题
陆游声称“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的书法的作者是谁?其书法特点怎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孔子庙碑》的书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是梁鹄。梁鹄生卒年不详。东汉安定乌氏人(今甘肃镇远县东南)。东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凉州刺史。后归曹操。
梁鹄少年时代就爱好书法,以善写八分知名,相传魏武帝曹操很喜欢他的书法。魏宫中的题署,多出自梁鹄手笔。唐怀瓘《书断·卷中》列其书入妙品。宋朝洪适《隶释》中评论他的书法说:“魏隶可珍者四碑,鹄修《孔子庙碑》为之冠,甚有《石经论语》笔法。”

第2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第3题:

南齐著名的书论《笔意赞》的作者是谁?其书法造诣如何?


正确答案:是王僧虔。王僧虔,是王羲之四世族孙,曾祖王洽,祖父王珣,父亲王昙首都善书。僧虔兼善隶、草、飞白诸体,独步有齐一代,书迹有《王琰帖》等。唐代窦臮《述书赋》评价僧虔书法说:“密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是很确切的。实践之外,王僧虔也从事书法理论和书法评论,著有《书赋》、《笔意赞》等。他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极有见地。此外他进行过墨迹搜集整理工作,齐高帝曾给他看了自己收藏的十一卷古代墨迹,命他再征集名家手迹。王僧虔以民间访得齐高帝没有的孙权、王导等人物的墨迹十一卷,连同羊欣的《能书人名》一起上呈。

第4题:

诗人陆游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陆游,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卒于宋宁宗嘉定三年(公元一一二五年——公元一二一零年),享年八十六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其为范成大参议官时,以文交友,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他干脆自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据其《剑南集·暇日弄笔戏书》自称,他的书法是:“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子”,以情趣韵味取胜,意致高远飘逸,为历代文人学士所喜爱。曾作书论《论学二王书》。其世存墨迹有:《自得我心诗迹》、《与仲信、明远二帖》、《拜违言侍帖》、《与明老帖》、《仲躬帖》、《书长相思词五阙》、《书大圣乐词》。石刻有《阅古泉记》、《金崖砚铭》、《西湖石刻》等。

第5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第6题:

陆游声称“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的书法的作者是谁?其书法特点怎样?


正确答案:是宋朝的著名诗人林逋。林逋性情恬静古淡,终生没有婚娶,而在西湖边的孤山上搭盖个草屋,植梅养鹤,人戏称“梅妻鹤子”。他幼小即孤,后致力苦学,很有成就,喜欢作诗,奇句多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他的名诗句。他还善行书,工画,甚得世人之爱。他的书法就像他的性格一样,清高、古雅、笔力遒功。明朝谢升孙认为:他的书法“无一点尘俗气,与‘暗香’、‘疏影’之句,标致不殊。此老胸中深有得梅之清,故其发之文墨者类如此”。黄庭坚也说他的字“清劲处尤妙”。因此,陆游称赞说:“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这就是说,他见了林逋的字,有病不吃药就好了,虽饥饿但不吃饭就会饱了,可见其书法艺术魅力之大。林逋,宋太祖乾德五年——宋仁宗大圣六年(公元九六七——一○二八年)。杭州钱塘人,字君复,人称和靖先生。西湖有林逋、苏轼题名刻石,书法墨迹有《杂诗卷》、《二帖》等传世。

第7题:

北魏著名摩崖刻石《石门铭》的作者是谁?其书法如何?


正确答案:是王远。王远生卒年不详。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五○九年)于太原典签任上,书写了《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由于王远是个小官,史书不见载其书名。但《石门铭》却是北魏书体中颇能体现当时的国教——道教的哲学意识和思想情调的艺术珍品。其书法随和自然,不经意中有飘然欲仙的意境。结体疏朗跌宕,宽博圆秀中又有挺劲之姿。清朝毕沅在其《关中金石记》中说:“远无书名,而《石门铭》超逸可爱。”若非石上留名,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像王远这样优秀的书法家,只因社会地位的低微而难以名入史册,被历史湮没。

第8题:

敢在南朝齐高帝面前对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是张融。张融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卒于南朝齐明帝建武四年(公元四九七年)。吴郡人(今江苏苏州)。字思光。善草书,常爱自夸。相传齐高帝曾对张融说:你的书法是挺有骨力的,可惜没有“二王”书法的法度气概。张融答道:我不恨我的字没有“二王”的法度气概,倒是恨二王书法里没能有我的风骨。由此,可见其自负之态。其实,张融的书法是不错的,有骨力,有气度,有情趣,且“书兼众体,于草尤工,而时有稽古之风”(张怀瓘语),甚至有人认为是张芝写的字。但必竟不如“二王”。其字“宽博有余,严峻不足,可谓有文德而无武功。”(张怀瓘语)唐李嗣真列其书为品下之中,张怀瓘则列其草书为妙品。

第9题:

翁方纲的书法生涯怎样?


正确答案: 翁方纲(公元一七三三——一八一八年),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谿,一号彝斋,晚年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公元一七五二)进士,官内阁学士,左迁鸿胪寺卿。卒年八十六岁。
翁方纲藏书极富,见闻广博,长于金石考证,精于鉴赏,小至一点一画,都考究不差毫厘,一生考证题跋著名碑帖颇多,著有《两汉金石记》、《汉石经残字考》、《碑别字》等。他是碑学先驱之一。他最初学颜真卿,后来学习虞世南、欧阳询及其他唐碑,隶书则师法《史晨》、《韩敕》等汉碑。他于碑帖遍搜默识,下笔便具体势,又双钩摹勒旧帖数十本。所以当时北方写碑版的多来求他。
翁方纲学书用功甚勤,即是花甲之年,每日课程还和少年时一样。但因种种原因,使他超越前人的地方很少。当时京都书法以刘墉和他两人最佳。他的女婿戈仙舟是刘墉的学生,一日,戈拿着刘的书法来请教他。翁看后对女婿说:“问你的老师,哪一笔是古人的?”戈告诉刘后,刘说:“问你丈人,他的书法哪一笔是属于自己的?”翁方纲真、篆、隶诸体皆工,尤其是小楷朴静厚实,境界颇高。此外,翁方纲还有微书绝技,每年初一,必用西瓜子仁写四个楷书字,五十岁后能写“圣寿无疆”,六十岁后能写“天子万年”,七十以后还能写“天下太平”,又曾经在一张不满方寸的纸上写下全部《兰亭序》,笔画锋芒,备尽其致,又能在一粒胡麻子上写“一片冰心在玉壶”七个字。

第10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作品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萧何、张良等。刘宋羊欣《笔阵图》曾说:“(萧何)深善笔理,尝与张子房(张良)、陈隐等论用笔之道。”其书论有《论书势》载于宋朝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关于张良谈论书道的记载,可见于元朝郑杓《衍极·书要篇》中,云:“张侯谈笔道”。张良的书法作品,不见传世记载。而萧何的书法,在当时是名重一时的。唐朝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署书、草书、隶书为上品之中。宋朝僧適之《金壶记》亦认为:“(萧)何用退笔书裳尤工。”传说萧何为书其前殿扁额,精思熟虑三个月才写。写的扁额挂出后,人们争相观看,如流水一般络绎不绝。
萧何、张良都是汉朝刘邦的开国功臣。萧何今江苏沛县人。生年不详,卒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一九三年)。他在其扶佐刘邦起兵反秦和与项羽争霸的过程中,刻意求访贤士良将,搜集制定律典,并保障战争的后勤供应,有杰出的功绩,被刘邦封为酂侯,拜国相。死后谥“文终”。张良,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人,字子房。生年不详,卒于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其祖上代为韩国公候,秦灭韩后,张良曾募得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未成,匿名而逃。后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出谋划策,以其功高而得封留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