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美术理论家()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题目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美术理论家()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A

王微

B

宗炳

C

谢赫

D

顾凯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园林艺术,同时还有山水诗、山水画艺术的兴起。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创作及品评的标准即()。

  • A、六要论
  • B、南北宗论
  • C、形神论
  • D、六法论

正确答案:D

第3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美术理论家()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A王微

B宗炳

C谢赫

D顾凯之


C

第4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文论作品曹丕《典论论文》、陆机的《()》、刘勰《文心雕龙》、钟嵘《()》


正确答案:文赋;诗品

第5题:

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图,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

  • A、六法论
  • B、三远法
  • C、工笔
  • D、写意

正确答案:A

第6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变革时代。以下为该时期艺术特点的有()

  • A、佛教艺术的传入
  • B、石窟艺术的发展
  • C、人物画兴盛
  • D、山水画独立成科发展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佛教美术勃然兴起。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艺术造诣极高。


正确答案:壁画

第8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造像、建筑、音乐、舞蹈等大放光彩,是我国书法艺术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代,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不仅涌现一大批书法家,而且书法艺术有了飞跃,人们由注重汉字形体美一升到追求书法的神韵,以表现作者的精神风貌。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人物。
这一时期的绘画,名家辈出,绘画理论也有了发展。
这一时期的雕刻继承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形成独特的风格。雕刻作品主要保存在石窟中。石窟艺术随着佛教的流传而发展起来,是雕刻和绘画的综合,最为著名的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一时期的建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尤以佛寺和宝塔的建筑最为有特色。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在宫殿、都城、园林建筑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9题:

论魏晋玄学、佛学理论对魏晋南北朝美术理论的发展影响。


正确答案: 随着社会的衰微、国家的解体等原因,儒家观念逐渐丧失其作用而趋中衰。以道释儒而实为道家观念的玄学是在魏晋时期产生的,玄学本质是根源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们为了超越人生的有限而获取对无限的自由的满足,在玄学影响下的文艺对绝对自用的精神境界的向往成为一种强大的时代的趋势。这既是主观精神表现的一个自然发展,同时又是时代精神反映的必然。玄学以其独特的意象、有无、形神等观点,对当时及后世的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国绘画美学由于受到玄学影响而表现出对主体精神的强调,又因也是在魏晋南北朝才发展并来势发挥重要影响的佛教的刺激而加强。到了东晋时,玄佛已日益合流,而且愈往后,佛学的影响愈强大。可以说,南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是直接从玄佛,尤其是佛学肇其端的。如我国美术史上美术理论之奠基顾恺之、宋炳、王微等人就受佛学影响,他们的著作带着明显的佛教思想的痕迹。
不论是玄学对无限精神境界的追求,还是佛学对客观世界的虚无观念,都没有导致对“象”、“形”的绝对的否定。佛学之法身独发类乎形,不出有无,不在有无等观念形成了中国绘画虽然极端重视神情却也并未放弃形、象这一重要而稳固特征的哲学渊源。同时,随着绘画艺术的愈趋精密,这种重精神而不放弃对形的描绘的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出现了对自然造化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及精确描绘的倾向。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中那种严格依据自然形色所作的类似西方油画式的设计。
齐梁阶段,在佛学大盛的同时,玄学影响减弱,由于取代门阀贵族以纵情声色享受的角度,把魏晋那种高深玄妙的精神内涵降到世俗中来。美术发展的进程中亦出现了与魏晋乃至刘宋时期颇为不同的审美风尚。

第10题: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及其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秒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同时也擅长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现有三件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模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顾恺之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擅长人物画。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张僧繇的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不同于顾恺之、陆探微的“笔迹周密”的“密体”风格,张僧繇则使“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杨子华天下号为“画圣”。唐代画家阎立本认为他“自象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有《北齐校书图》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