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无业,一日甲在商场闲逛,见一珠宝柜台前人比较多,顿时想浑水摸鱼,于是甲到珠宝店柜台处佯装买首饰,让售货员拿出几款钻石戒

题目
问答题
甲无业,一日甲在商场闲逛,见一珠宝柜台前人比较多,顿时想浑水摸鱼,于是甲到珠宝店柜台处佯装买首饰,让售货员拿出几款钻石戒指假装挑选。因为客户较多,甲趁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的时候,趁机将一枚价值6000元的钻戒拿到手中,转身便走,售货员没有发现。在商店门口,保安A察觉甲形迹可疑,就拦住了甲,甲见状迅速返回,将钻戒扔到珠宝柜台上转身逃离。对甲的行为该如何定罪?甲的犯罪形态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潜人乙家,搬走乙家一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1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C.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l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10张10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1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正确答案:C

第2题:

乙公司在自己商场的柜台出售珠宝,一日恰好某款式的白金项链脱销,由于该款式是欧美流行样式,在年轻人中非常走俏,乙公司于是便将一款样式相同的白银项链放在柜台做宣传。恰逢甲为女友生日来购买项链,买下了该条项链,售货店员也没有对其讲明项链的材质。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有权自知道项链为白银项链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撤销该合同
B:乙公司有权自合同订立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撤销该合同
C:甲如果决定不撤销合同,乙公司无权拒绝
D:在甲决定撤销该合同前,该合同有效

答案:A,C,D
解析:
乙公司将一款样式相同的白银项链放在柜台做宣传,却将其当做白金项链卖给甲,其行为构成欺诈,甲有撤销权,该撤销权自受害人知道该项链为白银项链之日起一年内主张行使。

第3题:

国庆时期,张某在周大福珠宝店挑选珠宝。趁售货员不注意,张某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0000元的戒指,偷偷握在手中。后被售货员发现,张某慌忙将戒指扔回柜台后逃走。关于本案,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是犯罪既遂、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②犯罪既遂。③盗窃罪的既遂标准是行为人将财物臵于自己实际控制范围之内,排除了他人支配的可能性。本案中,张某已将戒指从柜台取出握在手中,排除了管理者对戒指的支配,构成既遂。而张某将戒指扔回柜台是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第4题:

陈二狗逛珠宝店,趁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60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正欲离开时,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叫住他,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內属于预备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

答案:A
解析:
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是: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就是既遂。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达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处置该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本题中陈二狗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从柜台内拿出一枚价值60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此时戒指已在其控制之下,使珠宝店丧失了对于戒指的控制,符合盗窃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成立盗窃既遂。陈某在被发现后迅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的行为是发生在盗窃犯罪既遂之后,因此不存在盗窃中止的情形,其将戒指扔回柜台只是属于被迫返还财物,而并不影响对其犯罪性质的认定。因此选择A项。

第5题:

王小姐向纤碧珠宝店购买了一条钻石项链,但是该店面仅有样品,双方约定,由其合作伙伴甲公司为王小姐负责量身定制并且送货上门。事后,王小姐按期收到钻石项链,但是去珠宝鉴定中心鉴定后,得知该钻石是次品。根据合同法律制度规定,关于王小姐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请求甲公司承担
B.请求纤碧珠宝店承担
C.请求甲公司和纤碧珠宝店共同承担
D.请求甲公司或纤碧珠宝店承担

答案:B
解析:
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6题:

李某系一待业青年,某日李某在商场闲逛时,看到一珠宝商店内人比较多,顿时心生歹念想浑水摸鱼,于是李某到珠宝店柜台处佯装买首饰,让售货员拿出几款钻石戒指假装挑选。因为客户较多,李某趁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的时候,趁机将一枚价值为13000元的钻戒拿到手中,转身便走。售货员察觉李某行为可疑,再来查看戒指时发现少了一枚,立即报告保安人员。刚走至珠宝店大门的李某见状迅速将钻戒扔回店内转身逃离。


正确答案:
李某构成盗窃罪既遂。
(1)盗窃罪既遂的标准。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时,就成立既遂。在认定盗窃罪的既遂、未遂时,还要综合考虑财物的性质、形状、体积大小、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状态、行为人的窃取样态等进行判断。如在商店内行窃,对体积很小的财物而言,只要行为人将该财物放入口袋,藏入怀中等隐匿地方就是既遂。本案中李某从柜台上拿出一枚戒指握入手中就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2)一个具体犯罪的停止形态只能有一个,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既然李某的行为已经成立既遂,就不能再构成犯罪中止。李某将钻戒扔回珠宝店内的行为只是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第7题:

甲在珠宝店柜台前试戴一条价值8000元的金项链,趁营业员不注意,用一条假的同款式项链掉包,然后称不满意项链款式,扬长而去。甲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侵占罪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
第二步,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中的窃取行为是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建立新的支配关系的过程,对窃取的方法没有限制,只要行为人自己没有被被害人发觉而取得的,就是秘密窃取。C项中甲的调包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属于盗窃。
因此,选择C选项。

第8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劐。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罪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1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罪

C.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l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罪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lO张lO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l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罪


正确答案:C
【考点】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
【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的关键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交付财物,本题ABCD四项中甲的行为都属于盗窃。选项A,乙的女儿只有5岁,是无行为能力人,不具备同意让甲搬走彩电的行为能力,因此甲的行为仍是盗窃。D项甲“趁乙不注意”,应认定为秘密窃取,不是诈骗而是盗窃。AD都不应选。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区别的关键在于,一个是“秘密窃取”,一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选项B中,甲秘密窃取金项链在先,后被发现后挣脱逃走,不属于“趁人不备、公然夺取”,因此应定盗窃罪而不是抢夺罪。本题应选C。

第9题:

共用题干

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两千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她家的彩电,甲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后少了1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C: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10张10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1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答案:C
解析: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主体不同。A、B、C三项中,“三资”公司的财务主管、乡镇企业的会计卞某以及私营企业的经理均是挪用资金罪的主体。D项中,国有公司的会计挪用本单位资金按挪用公款处理。
A、B项,民政局副局长是国家工作人员。C项,扶贫款属特定款物,挪作其他公用构成本罪。D项,挪作私用构成挪用公款罪。
依据《刑法》第177条的规定,A选项中林某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B选项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非法制作、出售、使用IC电话卡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注意使用或者购买并使用构成盗窃罪。C选项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蒋某的行为应数罪并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变造或者倒卖变造的邮票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27条第1款规定的倒卖有价票证罪定罪处罚,而不是诈骗罪,因此D选项错误。
依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刑法》第263条的抢劫罪定罪处罚。所以甲抢了乙的背包,又对乙进行殴打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刑法》第23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甲对乙及另外两名女青年进行猥亵的行为,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故本题C、D两项正确。
A项,应认为只构成抢劫罪一罪。B项,甲某勒索乙某确有理由,虽有使用暴力行为,但与典型的抢劫罪有区别。C项,转化型抢劫罪。D项,构成抢劫枪支罪。
夏某构成敲诈勒索罪和故意杀人罪,因为,绑架罪须客观上具有绑架行为和勒索行为,而本案中夏某无绑架行为,属于虚构使董某产生恐惧的事实而取得财物,属敲诈勒索罪,此外还构成故意杀人罪,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马某构成盗窃罪,不构成侵占罪,他并不是保管他人的财物,C选项正确。马某虽利用夏某的行为,但与夏某无意思联络,不成立间接正犯,D选项错误。
选项A涉及诈骗罪中被骗者的处分能力问题,诈骗罪中,欺诈行为的对象不能是无辨别能力的幼儿、高度精神病人,由于诈骗罪必须欺骗具有处分财产权利和能力的人,使其“自愿交付”财物,因此被骗对象是具有辨别能力,能够处分财物的人。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盗窃罪的根本特征是“秘密窃取”财物,诈骗罪的根本特征是被害人由于行为人的欺骗而“自愿处分”财物。在盗窃中,行为人也会使用一些欺骗手段,但其目的不是让行为人自愿交出财物,而是分散行为人的注意力,以便窃取或者财物“调包”手段,使其秘密窃取的行为不被当场发现。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选项B中,甲是趁乙不注意,将一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抓住甲的手时,甲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因此只能认定为盗窃罪。
本题考查的是一个多次重复的考点:什么样的财产是侵占罪中的“遗忘(失)物”。只有行为人确实以为该物系他人遗忘(失)物,而且按照社会一般观念,也认为该物已经脱离所有人占有的才是“遗忘(失)物”。所以,在路边未上锁的他人的汽车、自行车、他人遗忘在办公室中的存折,都不属于“遗忘(失)物”,取得这些财物都构成盗窃罪。本案中,乙的房屋虽然垮塌了,但乙并未失去对自己垮塌房屋中财物的占有,甲也明知这些财物是乙所有,因此甲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甲的行为显然不构成抢夺罪,因为他不是公然抢夺财物。甲的行为也不是不当得利,而是犯罪。

第10题:

在甲银行贷的款能在乙银行的柜台还吗?


正确答案:可以。无论乙银行是否与甲银行在同一个城市,您都可以在乙银行的柜台偿还您在甲银行的贷款,您也可用甲银行的信用卡,通过办理一个简单的银行汇划手续就可以偿还贷款了。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在乙银行的柜台偿还甲银行的贷款,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还款到账的时间也要视各家银行对客户的承诺而定,因此,您最好提前几天办理这种业务,避免资金不能及时划付到您在甲银行的账户上,造成逾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