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他一本书”中的“一本书”是()。

题目
单选题
“拿他一本书”中的“一本书”是()。
A

近宾语

B

双宾语

C

远宾语

D

补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燕山校区的小明去明水校区玩时在明书馆借了一本书,他能在燕山馆将此书归还。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明训诂的含义是()。

  • A、利用文字、音韵等方法解释字句
  • B、对整个句子或段落进行疏通
  • C、读出一本书的旨趣
  • D、概括出一本书的精要

正确答案:A

第3题:

“拿他一本书”中的“一本书”是()。

A近宾语

B双宾语

C远宾语

D补语


C

第4题:

《释名》是一本什么样的一本书?


正确答案: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这部书是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的由来的。刘熙在自序里说:“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
今本27篇分为8卷。所释为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这代表刘熙对语词所表示的事物的一种分类。刘熙解释事物所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完全从声音上去探索。
如“日,实也”、“月,阙也”,这种解释已见于《说文解字》,但是刘熙要说出道理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月,阙也,满则〔复〕阙也”。全书都是这样考求语词音义之间的关系,说出缘由来。如说:“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冬,终也,物终成也”;“彗星,光梢似彗也”;“身,伸也,可屈伸也”;“皮,被也,被覆体也”;“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诸如此类都是就音以求义,在训诂学上称之为声训,也称音训。刘熙所加的声训,虽然有些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大部分都出于主观的推想,没有实际的根据,也并非经过系统的探索而得出来的,因而缺乏科学性。不过,远在1700多年以前就有这样具有语源学性质的书,还是很可贵的。其所以能流传下来而没有亡佚,与人民很想追寻语源的心理有关系。《释名》这部书对后代学者提倡因声以求义的训诂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
《释名》书中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以跟《尔雅》、《说文》等书相参证。全书以声为训,或取同音字,或取同韵韵近字,或取声同声近字,由此可以考证汉末的语音,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书,不能等闲视之。

第5题:

吟老的每一本书里几乎都夹着一枚蝌蚪人书签。吟老觉得不该小看这些蝌蚪人,他是自己童年的见证。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下面四句话中哪一句说法正确()

  • A、书一本给我。
  • B、给我一本书。
  • C、拿一本书到我。
  • D、给本书我。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上课的时候你向学生扔了一本书,你让他捡起来她不捡,该怎么办?


正确答案: 安排附近的学生捡,先完成教学,课后谈话。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过错,不能暴力对待学生。

第8题:

“接杯举觞”中的“觞”的意思是()。

  • A、酒杯
  • B、一本书
  • C、剑

正确答案:A

第9题:

圣奥斯丁(奥古斯丁)写的一本书是反省的他的一生生活,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正确答案:《忏悔录》

第10题:

以“企业文化”为依托,以赠书引导式读书为主要形式,在女职工中开展()活动。

  • A、“学习一本书”
  • B、“读讲一本书”
  • C、“读后感交流活动”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