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与墙体的连接应为弹性连接,下列理由()正确。 Ⅰ.建筑物在一般振动、沉降变形时,不致损坏门窗 Ⅱ.建筑物受热胀

题目
单选题
铝合金门窗与墙体的连接应为弹性连接,下列理由()正确。 Ⅰ.建筑物在一般振动、沉降变形时,不致损坏门窗 Ⅱ.建筑物受热胀冷缩变形时,不致损坏门窗 Ⅲ.让门窗框不直接与混凝土水泥砂浆接触 Ⅳ.便于施工与维修
A

Ⅰ、Ⅱ、Ⅲ

B

Ⅱ、Ⅲ

C

Ⅱ、Ⅳ

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筑物门窗评价项目有外观、锁具、五金件、( )和金属门窗。

窗帘$; $门窗框与墙体$; $接地

答案:B
解析:

第2题:

下列关于门窗工程成品保护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门框完成后,在1.2m以下用9层板将框周围包钉好,防止碰撞,门窗套与墙面交接处贴纸胶带
B.铝合金门窗在安装前必须粘贴塑料保护胶带,以防止水泥砂浆的腐蚀和污染
C.在进行铝合金门窗与墙体的接缝处打密封胶时,应等待胶完全晾干后清理多余的胶
D.在风天施工时要及时将门窗关闭好,以防止门窗玻璃打碎和门窗框松动、变形

答案:C
解析:
在进行铝合金门窗与墙体的接缝处打密封胶时,应在胶完全晾干前清理多余的胶;门框完成后,在1.2m以下用9层板将框周围包钉好,防止碰撞,门窗套与墙面交接处贴纸胶带;铝合金门窗在安装前必须粘贴塑料保护胶带,以防止水泥砂浆的腐蚀和污染;在风天施工时要及时将门窗关闭好,以防止门窗玻璃打碎和门窗框松动、变形

第3题:

铝合金门窗():

A、外墙门窗的安装高度应有限制

B、不需要涂涂料,氧化层不褪色、不脱落,表面不需要维修

C、铝合金窗在安装时,外框应与墙体连接牢固,最好直接埋入墙中

D、用料省、质量轻,较钢门窗轻50%左右


正确答案:BD

第4题:

铝合金门窗与墙体的连接应为弹性连接,在下述理由中,哪些是正确的?Ⅰ.建筑物在一般振动、沉陷变形时不致损坏门窗Ⅱ.建筑物受热胀冷缩变形时,不致损坏门窗Ⅲ.让门窗框不直接与混凝土、水泥砂浆接触,以免碱腐蚀Ⅳ.便于施工与维修( )

A.工、Ⅱ、Ⅲ
B.Ⅱ、Ⅲ
C.Ⅱ、Ⅳ
D.Ⅰ

答案:A
解析:
用弹性连接是为了保证在振动、建筑物沉降或温度影响下,铝合金门窗受到挤压不致损坏,延长使用寿命,确保隔声、保温性能的重要措施。

第5题:

铝合金门窗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外框与洞口应弹性连接牢固,不得将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


答案:对
解析:
铝合金门窗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外框与洞口应弹性连接牢固,不得将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

第6题:

塑料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采用闭孔弹性材料填嵌饱满是为了:( )

A.防止门窗与墙体间出现裂缝
B.防止门窗与墙体间出现冷桥
C.提高门窗与墙体间的整体性
D.提高门窗与墙体间的连接强度

答案:A
解析:
参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4.7条文说明:塑料门窗的线性膨胀系数较大,由于温度升降易引起门窗变形或在门窗框与墙体间出现裂缝,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特规定塑料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采用伸缩性能较好的闭孔弹性材料填嵌,并用密封胶密封。采用闭孔材料则是为了防止材料吸水导致连接件锈蚀,影响安装强度。

第7题:

关于门窗构造的说法, 不正确的有( )。

A.门窗框与墙体结构的连接处应采用弹性密封材料接缝
B.在砌体上安装门窗可采用射钉固定
C.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 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 2m
D.窗台低于 0.8m 时, 应采取防护措施

答案:B
解析:
门窗框与墙体结构连接的接缝处应避免刚性接触, 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 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 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 2m。 窗台低于 0.8m 时, 应采取保护措施

第8题:

构造柱从竖向加强墙体的连接,与门窗过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延性。()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铝合金门窗装入洞口时,外框与洞口应( )。

A.弹性连接
B.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
C.直接用密封胶堵严
D.与预埋件焊牢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各类门窗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项有误?( )

A.铝合金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采用水泥砂浆填塞饱满留出10mm打胶
B.塑料门窗与墙体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600mm
C.塑料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采用闭孔弹性材料填嵌
D.在砌体上安装门窗时,严禁用射钉固定

答案:A
解析: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规定:10.3.2铝合金门窗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门窗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严禁将门窗框直接埋入墙体。2.密封条安装时应留有比门窗的装配边长20~30mm的余量,转角处应斜面断开,并用胶黏剂粘贴牢固,避免收缩产生缝隙。3.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不得用水泥砂浆填塞,应采用弹性材料填嵌饱满,表面应用密封胶密封。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