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帕克斯顿创造性地将()运用到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建筑设计之中,最后建成了一座晶莹剔透且巨大恢宏的玻璃建筑。

题目
单选题
约瑟夫•帕克斯顿创造性地将()运用到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建筑设计之中,最后建成了一座晶莹剔透且巨大恢宏的玻璃建筑。
A

蜂窝状结构

B

花房式框架玻璃结构

C

钢筋混凝土结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它的设计者是( )。

A.孟莎
B.列杜
C.部雷
D.帕克斯顿

答案:D
解析:
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时,由于使用要求特殊和建造工期紧迫,选中了帕克斯顿的方案。这座总面积74000㎡的建筑,由于采用铁架与玻璃为材料和预制装配化的方法,总共不到九个月就建造成功。不仅建筑形象前所未见,其建造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被命名为“水晶宫”。

第2题:

第一届世博会的水晶宫是由帕克斯顿设计的,他本来是一个()。

  • A、花房设计师
  • B、室内设计师
  • C、陈列设计师
  • D、工人

正确答案:A

第3题:

伦敦水晶宫设计者帕克斯顿是一位()。

A、建筑师

B、园艺师

C、工程师

D、教师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世博会让建筑光芒四射,建筑让世博会名扬四海。()等标志性建筑的诞生都与世博会有密切联系。

  • A、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原子塔、马来西亚双子塔
  • B、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原子塔、日本纸质展馆
  • C、水晶宫、卢浮宫、原子塔、太空针

正确答案:B

第5题:

约瑟夫•帕克斯顿创造性地将()运用到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建筑设计之中,最后建成了一座晶莹剔透且巨大恢宏的玻璃建筑。

  • A、蜂窝状结构
  • B、花房式框架玻璃结构
  • C、钢筋混凝土结构

正确答案:B

第6题:

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被喻为第一座现代建筑的是()

A:巴黎歌剧院
B:伦敦“水晶宫”
C:英国国会大厦
D: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答案:B
解析:
1851年伦敦“水晶宫”,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被喻为第一座现代建筑。

第7题: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的展厅为什么叫“水晶宫”?


正确答案: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的展厅建筑采用铁制构件和玻璃作为主要材料,整个建筑外表看上去晶莹剔透,室内光线明亮,因而被世人称为“水晶宫”。
大家不要忘记,那是在1851年哦!可不像现在的摩登都市,透明晶莹的建筑物比比皆是,在当时那可是当之无愧的建筑界创举。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筹备之初,各国的建筑师共提交了245个设计方案,但无一被选中。“水晶宫”的设计者约瑟夫·帕克斯顿是一名服务于英国贵族的园艺师,最初的构思是画在一张吸墨纸上的,以睡莲和榆树作为创意出发点,创造性地将花房式框架玻璃结构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在实际建造中,“水晶宫”采用金属和玻璃作为主要材料,共用了铁柱3300根,铁梁2300根和当时最大的玻璃板(1.24米×0.25米)18.9万块,合9.3万平方米,重达400吨,相当于1840年英国玻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水晶宫”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长度为1851英尺(意为1851年),高3层,除了铁制结构外,外墙、屋面都是玻璃,整个建造时间不到6个月。
“水晶宫“创造了全新的空间体验,建筑风格上虽然还有点受制于古典风格,但彻底打破以后石砌为传统的建筑构思,显示出金属结构和玻璃材料在建筑中的巨大作用,以及预制件和装配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优越性,并引发了日后有关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思潮,其影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直到今天,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以玻璃为主要材质的机场、商务大楼等建筑,从中我们依稀可见当年”水晶宫“的身影。
遗憾的是,这座美仑美奂的建筑后来毁于一场大火,不复存在了。

第8题:

在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所建的()中,园艺师帕克斯顿(JosephPaxton)按照暖房建造原理发展了一套玻璃房的建造方法。


参考答案:水晶宫

第9题: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那幢标志现代主义建筑诞生的展馆是由()设计的。

  • A、密斯•凡•德•罗
  • B、古斯塔夫•埃菲尔
  • C、约瑟夫•帕克斯顿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欧洲传统建筑以()的古典风格为主,这与首届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截然不同。

  • A、土垒
  • B、木造
  • C、石砌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