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富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出自()。

题目
单选题
“然富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出自()。
A

孙武

B

孙膑

C

孙田

D

孙凭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与作战篇“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意思一致的是()。

A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B兵久而国利者,常有之

C兵久而国弱者,未之有也

D兵久而国强者,常有之


答案A

第2题:

()是不正确的。

A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B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C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D胜兵先战而后求胜


参考答案:D

第3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粗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兵 兵

④民信之矣 信


正确答案:

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信用

第4题:

翻译: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正确答案: 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主力和小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士兵分散不能集中,合兵布阵也不整齐。对我有利就打,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试问:敌人兵员众多且又阵势严整向我发起进攻,那该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最关心爱护的,这样就听从我们的摆布了。用兵之理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第5题:

()不是孙子兵法的理想。

A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B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C胜兵先战,而后求胜

D兵贵胜,不贵久


参考答案:C

第6题: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为()之要旨。

A兵贵胜,不贵久

B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C兵者,诡道也

D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参考答案:C

第7题: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为()之要旨。

A兵贵胜,不贵久

B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C兵者,诡道也

D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参考答案:C

第8题:

下列句子中的“所”是代词的有()

A、所利非所用

B、所用非所利

C、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D、皆非所以持国也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与“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意思一致的是()。

A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B兵久而国利者,常有之

C兵久而国弱者,未之有也

D兵久而国强者,常有之


参考答案:A

第10题:

为什么《孙子》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 A、兵久而国弱者,未之有也
  • B、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 C、兵久而国弱者,常有之
  • D、兵久而国利者,常有之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