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伐》的作者是谁?其生平与书法成就如何?

题目
问答题
《书伐》的作者是谁?其生平与书法成就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餐霞书话》的作者郁锡璜的书法如何?


正确答案:《餐霞书话》是一本记录了很多学习书法经验谈的著作。其作者郁锡璜生于一八八一年,卒于一九四一年。上海市人。字葆菁,别署餐霞散人。他喜诗、善书,曾在用笔、执笔上下过苦功夫。他初学颜真卿,后来,又转学欧阳询、董其昌、王羲之等。因每觉笔力怯弱,在五十岁以后,又特制了一支假笔,整日装在口袋里,一有闲暇,就拿出假笔书空(在空中摹似写字),历时二年,终于能站起来悬腕而书,从此书法大进。他说:“我曾看见蛇在要咬人的时候,常常先把头弯曲起来,猫逮老鼠时,先把腰弓起来,这是行动之前积蓄气势、力量的具体表现,书法家写字时也需要笔酣墨饱,凝神静气,弯腰蓄势,然后下笔,即如“三峡下水之舟,一帆风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也”。确实道出了书法家创作书法时的真情实景。

第2题:

王羲之最初学书的老师是谁?其生平及书法怎样,有否论著传世?


正确答案: 王羲之的老师卫铄,东晋人,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书法家之一。卫铄(公元二七二——公元三九四年),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是当时著名书法家卫恒的侄女,后来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也称“卫夫人”。在书法上,她擅长隶、正、行三体。据《古今传授笔法人名》记载,她的书法师承钟繇,然后又传给了王羲之。
关于卫铄的书风,《佩文斋书画谱》引《唐人书评》说:“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卫铄的隶书为妙品,并评论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卫砾对于书法理论,也有极高的造诣。相传《笔阵图》一篇,就是她对书法实践的总结。在书法史上,有关卫铄轶事,也流传较多。如王羲之十二岁时曾经偷读他父亲藏在枕头里的《笔说》,后来“不期盈月,书便大进”。当卫铄重新看到王羲之的书迹后,便对太常王策说:“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志成之智。”并因此而流下眼泪道:“此子必蔽吾名。”当王羲之结婚生养王献之后,她还在王献之五岁那年写了《大雅吟》赠给献之,对于书法新苗的成长,倾注了无限的厚爱。

第3题:

《建筑十书》的作者是谁?成就,局限性、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维特鲁威Vitruvius(公元前1C,罗马人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
成就:①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②系统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例如,关于建筑物的选址,他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它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等。关于经济,他探讨了建筑物平面的组合与布局,结构方式,材料的选择、制备和运输、直到业主的社会地位和财力。力求依靠当时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对实践经验做出了理论解释。他提出,只有兼备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人才能成为称职的建筑师。他详细阐明了几何学、物理学、声学、气象学、等基础科学以及哲学、历史等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意义。书中基本上没有玄学或神学的信息。③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他指出,“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当地考虑到坚固耐久、便利实用、美丽悦目,”并把这个主张贯彻到全书的各个方面。④按照古希腊的系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
局限性:除了科学本身发展水平的历史局限性外,主要是:①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合政策,有意忽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贬低它们的质量。②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作了过于苛求的量的规定③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以致后来有人钻空子随意加以解
内容:《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惟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于公元前27年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全书分十卷,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文艺复兴时期颇有影响,对18、19世纪中的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科学全书。


第4题:

北魏著名摩崖刻石《石门铭》的作者是谁?其书法如何?


正确答案:是王远。王远生卒年不详。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五○九年)于太原典签任上,书写了《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由于王远是个小官,史书不见载其书名。但《石门铭》却是北魏书体中颇能体现当时的国教——道教的哲学意识和思想情调的艺术珍品。其书法随和自然,不经意中有飘然欲仙的意境。结体疏朗跌宕,宽博圆秀中又有挺劲之姿。清朝毕沅在其《关中金石记》中说:“远无书名,而《石门铭》超逸可爱。”若非石上留名,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像王远这样优秀的书法家,只因社会地位的低微而难以名入史册,被历史湮没。

第5题:

《书伐》的作者是谁?其生平与书法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书伐》的作者是清代的笪重光。他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六二三——一六九二年),享年七十。江苏丹徒人。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等。其著《书伐》计二十九则,是笪重光著作中的佼佼者。王文治在该书的题跋中称赞道:“此卷为笪书中无上妙品,其论书深入三昧处,直与孙虔礼(过庭)先后并传,《笔阵图》不足数也。”竺重光的书法也写得很好。笔势放纵飘逸,以章草、行书为最。其小楷也法度严谨。还能以唐朝法度写魏、晋体势,很受时人称赞。

第6题:

著名章草法帖《月仪帖》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是索靖。索靖,三国蜀汉后主延熙二年生,晋惠帝太安二年卒(公元二三九——三○三年)。敦煌人,字幼安,是草书大家张芝姐姐的孙子,曾为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善草书八分,尤精章草。其书出入韦诞,与尚书令卫瓘齐名。索靖章草,极为后世注重。历代书论,曾以大量玄神幽妙、振人心弦的语言,评赞其章草。如梁武帝萧衍称誉索靖书法“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张怀瓘将其章草列为神品,八分、草书列为妙品,并评论其书云:“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认为他的书法雄劲刚勇的气势超过了其舅祖张芝。历代学其书者如云,且多成为大家。如唐朝欧阳询,已成著名的书法家之后,路见索靖书碑,竟卧地观碑,三日不忍离去。晋王廙曾得到索靖的一幅法帖,在突遭兵乱的情况下,缝到衣襟里面才渡江逃命。索靖对自己的书法亦非常看重,认为自己的书势如“银钩虿尾”。其传世书迹颇多,除《月仪帖》外还有《七月帖》、《出师颂》、《急就章篇》、《毋丘兴碑》等。他还著有书论《草书状》,全文载入《晋书·索靖传》流传至今。

第7题:

著名法帖《书陆机文赋》的作者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是陆柬之。陆柬之,今苏州人,是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陆自小随其舅父学书,后又学习二王和欧阳询,颇得出蓝之誉。当时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他的书法,用笔精妙,并善用“振笔”之法。作品理法通达,趣味盎然,格调高古。宋朝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称赞他的书法“意古笔老,如乔松依壑,野鹤盘空”。人评其字为“一览无穷”、“三年乃得其味”。但是他的书法虽古朴、精绝,却仅仅是工于摹仿,缺乏独创精神,难于自成一体,故当时虽然名声与欧、褚并肩,最终不为后人所广传。其传世书迹除《书陆机文赋》外,还有《颐陀寺碑》、《急就章》、《龙华寺额》、《武立东山碑》、《兰若碑》、《兰亭诗》、《千文》、《临王羲之兰亭序》等。

第8题:

南齐著名的书论《笔意赞》的作者是谁?其书法造诣如何?


正确答案:是王僧虔。王僧虔,是王羲之四世族孙,曾祖王洽,祖父王珣,父亲王昙首都善书。僧虔兼善隶、草、飞白诸体,独步有齐一代,书迹有《王琰帖》等。唐代窦臮《述书赋》评价僧虔书法说:“密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是很确切的。实践之外,王僧虔也从事书法理论和书法评论,著有《书赋》、《笔意赞》等。他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极有见地。此外他进行过墨迹搜集整理工作,齐高帝曾给他看了自己收藏的十一卷古代墨迹,命他再征集名家手迹。王僧虔以民间访得齐高帝没有的孙权、王导等人物的墨迹十一卷,连同羊欣的《能书人名》一起上呈。

第9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第10题:

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惨遭杀害的书法家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是欧阳通。欧阳通,字通师。父亲欧阳询是唐代最著名的书家之一,曾因创“欧体书”而称雄一时。父亲去世时,欧阳通年纪还很小,母亲徐氏教他欧体书。为激励他努力学习,徐氏常常给他钱叫他去买父亲的遗迹。这样一来,欧阳通便因为仰慕父亲的美名而锐意进取,数年之间,就书艺大成。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大小欧阳体。”欧阳通的书法在险峻劲拔方面稍越其父,但在含蓄浑穆上则略有逊色。他最著名的碑版为《道因法师碑》和《泉男生墓志》。《泉男生墓志》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