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裁判,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题目
多选题
关于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裁判,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

判决解决民事实体问题,而裁定主要处理案件的程序问题,少数涉及实体问题 

B

判决都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某些裁定可以口头方式作出 

C

一审判决都允许上诉,一审裁定有的允许上诉,有的不能上诉 

D

财产案件的生效判决都有执行力,大多数裁定都没有执行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根据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B.根据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C.根据其规定的内容,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D.根据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一个完整的民事诉讼程序包括下列哪些阶段?()

A.起诉与受理

B.案件审理前的准备

C.调解

D.开庭审理

E.裁判


参考答案:A, B, C, E

第3题:

司法考试下列关于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强制措施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下列关于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强制措施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 强制措施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教育手段
  • 强制措施应当适用于审判程序中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
  • 强制措施应当适用于实施了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当事人
  • 强制措施可以适用于实际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的非故意行为

 


你好,依据有关强制措施的规定答案应选择BCD。

第4题:

下列关于信息采集程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D

第5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第二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

A.这两种程序的审理期限相同,除非有特殊情况,都应该在3个月内审结

B.提起主体相同

C.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作出的裁判却未必是终审裁判

D.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不适用调解


正确答案:ABD
ABD。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在3个月内不能结案,需要延长审结期限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审限。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对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审结期限,不能延长。再审案件的审理期限分别按照第一审程序或者第二审程序审理期限确定,审理期限自决定再审的次日起计算。而第一审程序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应该在6个月内审结,所以A项是错误的。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包括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当事人,但是二审程序的启动主体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B项错误。按一审程序裁判的再审案件,在上诉期间内暂不生效;按第二审程序裁判的再审案件,一经宣告和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C项正确。根据《民诉意见》第201条的规定,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或提审的案件,由再审或提审的人民法院在作出新的判决、裁定中确定是否撤销、改变或者维持原判决、裁定;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裁定即视为撤销。D项错误。

第6题: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告可以口头起诉

B.传唤证人、当事人的方式简便

C.审限仅为3个月,且不得延长

D.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不得转为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简易程序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第143条第1款规定:“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故A选项表述正确。《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证人。”根据《民诉法意见》第172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法院可以用口头或者其他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证人。因此,B选项表述正确。《民事诉讼法》第146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根据《民诉法意见》第170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其审限不得延长。因此C选项表述正确。《民诉法意见》第170条还规定:“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因此,使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可以转为普通程序,但是已经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则不得改用简易程序审理。因此,答案为D。

第7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下列关于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在二审程序中,当事人可以就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辩论

B.在侵权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可以就侵权行为是否构成进行辩论

C.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就争议案件的管辖权问题进行辩论

D.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根据需要处分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正确答案:ABC
《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两条规定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的处分权不是绝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为了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可以对当事人违反和规避法律的行为予以干预。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不能入选。辩论原则指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可以就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ABC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8题:

司法考试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

下列关于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当事人在诉讼的全过程中均可以行使其辩论权与处分权
  • 从民事诉讼理论上看,基于当事人的处分权,当事人主张与辩论的对象即为法院审理与裁判的对象
  •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根据其需要行使其辩论权与处分权
  •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行使辩论权与处分权的对象均可以包括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

 


你好,本题答案为BD.当事人可以在整个审判过程中行使辩论权,而不是在诉讼的全过程中均可行使,处分权亦是如此,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而不是在诉讼全过程中,A选项的表述太绝对,故A选项错误。根据处分原则,法院的审理与判决不应当超过当事人请求的范围,以防止干预当事人的私权处分,故B选项正确。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的处分权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种处分权不是绝对的,当事人在行使处分权时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并不是只是根据当事人自己的需要而行使,因此C选错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就实体问题也可以就程序问题进行辩论,也可以进行处分,因此D选项正确。

第9题:

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根据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B.根据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C.根据其规定的内容,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D.根据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此题估分】:0 分 【参考解析】:暂无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督促程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督促程序是一种非讼的特别程序
B:督促程序适用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交付房产的案件
C:支付令的送达可以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
D:支付令异议的提出,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答案:A
解析:
由于人民法院适用督促程序是直接以支付令的方式催促债务人及时偿还债务,并不经过审理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债务纠纷,所以,它属于一种非讼的特别程序。B项,督促程序适用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案件;C项,支付令的送达应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等法定送达方式;D项,支付令异议的提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