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第2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案:
解析: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经验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以下概括:(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第3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答:(1)感知运动阶段(0q岁)。(2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1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1分)

第4题:

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期和自律期两个阶段:
1)他律期(4-8岁):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外在的规则作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年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
2)自律期(8-12岁):道德判断已经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不再简单地服从外部的道德规则,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是用公正、平等、责任去进行判断,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成人的权威或霸权。
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3个阶段6个水平:
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
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为了服从权威,逃避惩罚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以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或者说是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
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个体往往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守法是对的。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
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道德信念的可变性。道德的原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情、平等。

第5题:

如何评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类临床试验、观察指出:从儿童到青年,其心理要经过几个复杂的发展阶段,每一个儿童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进行改组,并以不断增长的程度超越前一阶段。所以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分为四个年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这是儿童语言迅速发展、学会模仿和评价对环境的感知的阶段,内化了的动作或表象在心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有了较大的易变性、可逆性和抽象性能理解和运用第二级概念及其关系,);形式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对这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

第6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第7题:

简述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儿童按照想象去执行规则,把外在环境看作是自我的延伸,不能将自身与周围环境区分。
(2)权威阶段(6-8岁),即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服从和遵守成人的或规则的要求就是正确的行为,否则就是错误的行为。
(3)可逆阶段(9-10岁),即自律阶段,儿童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
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协商而制订的,可按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
(4)公正阶段(11-12岁),儿童不再只是判断是非、单纯的准则关系,而是一种处于关心人、同情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公正观念开始形成。

第8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


正确答案:

第9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他律道德阶段又称为()

  • A、客观化阶段
  • B、主观化阶段
  • C、自主的阶段
  • D、服从的阶段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自律也称作()

  • A、客观化阶段
  • B、主观化阶段
  • C、合作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