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题目
问答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一文中写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所指的创业与现代社会中我们所普遍理解的创业含义有着较大的区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18确实,的确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第3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第4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


正确答案:
(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2)像这样听从他的建议,那么(我)就被大臣挟制了。

第5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正确答案:B

第6题: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韩子卢:犬的名字。东郭逡:兔的名字。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罢:同,与前面的意思相同。田父:农夫。以顿:以同;顿:困顿、疲弊。谢:辞谢、辞退。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臣之妻私臣

  今齐地方千里

  时时而间进

  天下之疾犬也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答:

  9.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4分)

  答:


二、
   6.
偏爱方圆,纵横间或,偶然快,急速(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
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4分,各2分)
   9.
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共4分。第一问2分,答对的内容各得1分;第二问得2分,能分别答出与主动被动相近的内容即判对,各得1分)

第7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正确答案:
(1)译文: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臣子罢了。
(2) 译文: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
(3)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第8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第9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正确答案: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第10题:

(三)阅读《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大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资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乘车人自认为凭什么条件“欲之楚”而“北面持其驾”?


正确答案:

【答案】“马良”、“用多”、“御者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要在读懂文言信息的基础上作答。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