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是法家历来重视的“二柄”,即推行法治的有力工具。

题目
填空题
()与()是法家历来重视的“二柄”,即推行法治的有力工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先秦法家韩非子即提出过"以法治国"的思想,但与现在所倡导的法治还是有不同的,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先秦"法治"缺乏权力制约意识

B.法家强调法律的普遍治理,宣扬法律至上,重视法律的权威

C.先秦时期"法治"缺乏权利保护意识

D.先秦时期"法治"在专制政体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确答案:B
「考点」古代"以法治国"「解析」先秦法家强调法律的普遍治理,但在专制君主面前,法律永远不可能具有至上权威,实行的是人治。

第2题: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文明,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答案:√

第3题:

赏与罚是法家历来重视的“二柄”,即推行法治的有力工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试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中国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都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行法治的必要性;都旗帜鲜明地主张法治反对人治;所强调的法治都是在成文法的基础上实现的;都强调维护法律的权威;都主张法律本身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不同点:
(1)亚里士多德之法律是公共之规范;法家之法律是君主之工具。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中,法律是公共利益的体现,是最高的社会权威,执政者应该“依法治国”,执政官的权力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法家则高度认同君主专制,认为国家、权力等都是君主的私有财产,君主应该“以法治国”。对君主而言,法律只是工具而不是规范。
(2)亚里士多德之法治强调公民权利;法家之法治重视臣民义务。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拥有不可侵夺的权利,法律必须体现公民意志、保护公民权利。法家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当论及法律与民众的关系时,只是把民众作为制裁的对象。在法家的法治理论中,民众所能做的只能是知法守法,而能否做到这一点,也是判断民众好坏的唯一标准。
(3)亚里士多德之法治包含权力分立因素;法家之法治体现专制集权特点。亚里士多德注重法律与政体的关系,认为一切政体都有3个要素,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司法)机能,并强调指出,一个优良的立法家在创制时,必须考虑到怎样才能使法律适合于其所构成的政体。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法治包含权力分立因素。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与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连为一体的。法家认为,国家不能存在二元的权力结构,国家的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集中在君主一人之手。法家主张的法治是以高度集中的君权为前提的。

第5题:

法家认为,推行“法治”的前提是()

  • A、尚贤
  • B、君主的权势
  • C、人民的利益
  • D、法、术、势

正确答案:B

第6题:

试论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


参考答案:

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法家从立法、执法、运用上法,处理法与权势,法与策略手段的关系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方法。
(1)立法原则:循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量可能;务明易。
(2)执法主张:明法;任法;壹法法。
(3)运用赏罚:"信赏必罚";"厚赏重罚";"赏功罚罪"、"赏勇罚怯"、"赏富刑贫";"赏誉同轨,非诛俱行";少赏多罚和轻罪重刑。
(4)法、术、势相结合:"法"指法令,"势"指权势、权力,"术"指统治策略和手段。法家对于如何处理这三种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前期法家重,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中"术"。后来韩非总结前期法家德得失,强调必须"以法为本",使法、势、术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法治"。
首先,以法为本;其次,法与势相结合;
最后,法与术也要结合


第7题:

商鞅把“法治”作为强国利民的重要工具,不重视诚信的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中国古代“以法治国”具有如下特点:()。

A、强调法律作为统治工具的作用。

B、强调法治高于人治

C、法家法治讲的“法”,主要指的是古代社会的“刑”,即刑罚

D、法家的法治不是现代意义的法治,而是皇帝旨意下的法治,是有“法制”无“法治”


答案:ACD

第9题:

法家是如何推行“法治”主张的?


正确答案: 法家从立法,执法,运用赏罚(即奖惩)处理法与权势、法与策略手段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方法。主要包括:
(一)立法原则法家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立法原则主要有五个:循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量可能、务明易。
(二)执法主张为了推行“法治”,法家认为必须使法令成为君主治国、官吏尽职和判断所有人言行是非、以及决定赏罚的唯一准则,从而提出了明法、任法、壹法、从法的主张。法家认为,如果真正做到了“明法、任法、壹法、从法”,也就实现了“大治”。
(三)运用赏罚法家非常重视赏罚,并提出了运用赏罚的主要方法:
1、“信赏必罚”。一是赏罚要兑现,二是赏罚要公平,三是反对“宥过”和“赦刑”。
2、“厚赏重罚”。
3、“赏功罚罪”、“赏勇罚怯”与“赏富罚贫”。
4、“赏誉同轨,非诛俱行”。5、少赏多罚和轻罪重罚。
(四)法、势、术的结合
“法”指法令,“势”指权力或者权势,“术”指统治策略和手段,这三种政治现象是密切联系的。前期法家人物在论法时各有侧重,因而各成一派,如商秧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集前期法家思想之大成,强调“以法为本”,法、势、术紧密结合。
1、以法为本。韩非认为:没有权力,就无法推行法和术;没有权术,虽有政权和法令也制止不了“奸臣”;而没有法令,便无法进行管理和制裁。因此,法、势、术都是君主不可离开的工具。但三者之中,法令是最为重要的,必须以法为本而兼顾势、术。
2、法与势的结合。第一,法、势结合。如果无“势”,既不能发号施令,又不能施行赏罚,便无所谓“法治”;如果有“势”而无“法”,又只能形成“人治”。第二,“势”由君主“独制”,而法由“君臣共操”。因为权势是君与臣的主要区别,为了维护君主的至尊地位,也为了避免“政出多门”,必须由君主独掌大权。但法律必须由君臣共同掌管。第三,以法令加强权势。
3、法与术的结合,即以权术加强和实现“法治”。法、势、术的结合,是法家思想的总结和归宿,在法家思想中是很重要的。

第10题: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包括()。

  • A、儒家提倡“礼治”、“德治”、“人治”,排斥否定“法治”
  • B、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
  • C、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正确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