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论述,正确的有()。

题目
多选题
关于鲁迅的论述,正确的有()。
A

1911年曾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创作文言小说《怀旧》,1918年开始新文学创作;

B

鲁迅曾说,“五四”之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C

鲁迅前期杂文收在《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中;

D

“鲁迅”是他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鲁迅的论述,正确的有()。

  • A、1911年曾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创作文言小说《怀旧》,1918年开始新文学创作;
  • B、鲁迅曾说,“五四”之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 C、鲁迅前期杂文收在《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中;
  • D、“鲁迅”是他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大致可归为哪几大内容?请结合鲁迅的小说创作特点,分析论述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


正确答案: 理性精神反映生活的深刻性。

第3题:

"鲁迅风”的艺术特征有()。

A.语言铿锵、有力

B.风格抒情、幽默

C.延续鲁迅的现实主义战斗传统

D.论述迂回曲折却又尖锐深刻


参考答案:CD

第4题:

论述鲁迅杂文的史诗品格。


正确答案: 如果用“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定律来衡量,我们可以发现,鲁迅的杂文不仅涉及了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透视了中国政治文化、意识文化的本质,而且涵盖了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历史的走向与心理动向。如果我们将鲁迅的杂文从《坟》到《且介亭杂文末编》,按时间顺序排列,这种特征就直观地显示出来了。鲁迅从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需要出发,对几千年中国的封建历史也给予了全方位的反映。当然,这种反映不是记事性的反映,而是主体精神投入的精粹的评析似的反映;不是线形逻辑的展示,而是典型化的概括。他往往从一点因由出发,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观点,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升华出具有文化范型的判断。鲁迅杂文的史诗品格,更突出的表现在对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凝练似的的反映中。这种反映,不仅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感,而且有着深沉的历史感。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由一系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事件构成,这些事件有的是以事实的形式存在的历史,有的则是以观念的形式显示的状态。
但无论是以什么形式曾经出现或存在的历史,鲁迅的杂文都给予了涉猎。无论是封建复古派的喧嚣,还是卫道者的叫嚷;无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开创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先河的五四运动;无论是反帝的五卅运动,还是反封建军阀及其帮凶的三·一八事件、女师大风潮;无论是北洋军阀政府的罪状,还是国民党新军阀的倒行逆施、假仁假义;无论是近代、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界介绍、倡导的各色主义,还是东南西北的政治、思想、文化的交锋;无论是文学、艺术问题,还是青年、老年、儿童、妇女问题„„鲁迅的杂文以百科全书的规模,全方位地收纳了当时中国现实的各种条目。
不仅如此,鲁迅的杂文还将这些现实的条目,有意识地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展开论述,与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政治斗争、艺术竞争、思想较量、宗教风潮结合起来,与中国历史上的各类人物:天才、英才、奴才、鬼才、怪才,各种心态:做奴隶而不得,做稳了奴隶的心态等,结合起来观照、辨析,将现实的问题、现象历史化,而使历史的问题和现象在现实中得到新的观照,显示出新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将对现实问题和现象的论析引向深入,将对历史的看法借助现实的事件突显出来。如《坟·论睁了眼看》和《坟·寡妇主义》就是两个例证。这两篇杂文都是从现实中的现象或倾向入手,在历史的资源中反观现实存在的根据,于浑圆一体的阐述中廓大其意义,让现实的问题与历史的存在构成完整的互证,由此将对现实与历史的新颖看法突显出来。所以,从艺术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定律出发,应当说,鲁迅的杂文包容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的全部历史。这正是鲁迅杂文“史诗”的品格。

第5题:

鲁迅对中外文化遗产采取什么态度?试论述鲁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历史贡献。


正确答案: 鲁迅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的考虑,特别注意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但作为艺术表现的方法,鲁迅则在提倡现实主义方法的同时,也兼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鲁迅一向认为,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不但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只要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写出成功的作品,对任何表现方法都可以采用“拿来”的办法。鲁迅在这方面的主张以及创作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仍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的。

第6题:

结合平时的阅读,试分析论述鲁迅的小说创作的特点。


正确答案:1、注重主题的革新,人物性格的刻画、艺术形式的变革,叙事手法的现代化,语言的现代锤炼。
2、注重反映变革中的农民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变化,歌颂新农民的形象,批判落后农民的劣根性,在叙事、语言、结构等方面都注重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第7题:

结合你对鲁迅杂文的阅读理解,试论述鲁迅所刻划的“叭儿狗”、“媚态的猫”、“挂着小铃铎的山羊”等一类形象的典型意义。


正确答案: 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知识阶级的徽章。

第8题:

论述鲁迅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①《呐喊》中的小说具有充沛反封建热情,与“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文化革命和思想启蒙特色。作品尖锐揭露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毒害,通过对人民尤其农民命运描写,提示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深刻刻画出“老中国的儿女”——沉默国民的灵魂。
②《彷徨》里的小说写于“五四”退潮后,反封建主题与《呐喊》一脉相承,艺术更成熟。作者爱憎隐藏在客观冷静描写中。作品对旧制度旧传统进行更细致揭露,集中描写在时代变动中挣扎沉浮的知识分子命运,揭示其性格软弱和思想弱点。
③作者是创造新格式的先锋,他的小说几乎每篇都有新形式,不仅影响现代小说发展,且为中国新文学赢得世界声誉。
(2)鲁迅是努力从事杂感文创作的代表作家,先后出版10多本杂文专辑。
①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是鲁迅杂文主要特色;
②民主与科学是鲁迅杂文指导思想,彻底反帝反封建是鲁迅杂文贯穿灵魂;
③艺术特点是:善于抓取典型,叙议结合,联想丰富,认证严密,语言幽默,篇幅短小,风格犀利。
(3)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也为中国现代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第9题:

下列关于爱情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爱需要包容
  • B、爱需要理解
  • C、爱需要体谅
  • D、爱需要沟通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对于讽刺艺术的论述,鲁迅提出了哪些精辟的观点?


正确答案: 其一,夸张;其二,反语;其三,摹拟;其四,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