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的主题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在表现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题目
问答题
《行行重行行》的主题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在表现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所用的表现手法是( )

A.对比
B.夸张
C.比兴
D.反衬

答案:C
解析:

第2题:

《兼葭》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它怎样体现了《诗经》在句式、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上的特点的?


正确答案: 1.《兼葭》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这首诗是当时秦国的民歌,有人认为《兼葭》是用来讽刺秦襄公的。说秦襄公不采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制定的礼法去治理国家,所以秦国不能兴旺起来,于是诗人去寻找他理想的贤人,但诗人又感叹得不到。有人认为,《兼葭》是写游客对秋天的感想。也有人认为《兼葭》是一首招隐之诗等等。但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理由,使人难以信服。那么,这首诗是实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吗?其中有那么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在苇边河畔彷徨踯躅,神魂颠倒,去追求一个幻影吗?那么,是写一个梦境吗?也许是一个青年追求意中人,朝思慕想,“悠哉游哉,辗转反侧”之后进入梦境,醒后以诗记之。也许是人们对生活、事业的追求的一种寄托,包含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我想,《兼葭》的主旨已超出了爱情之外,它具有对一切美好事物追求的象征性。
2.《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3.《兼葭》一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的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陈子展说它“颇似象征主义”,钱钟书说它是“西洋浪漫主义”,都是这个意思。这整体意境的象征性,得力于事实虚化之格局的涵容功能,大大增强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实行特征。
4.在表达抒情主人公的身份上是模糊的,其文化背景、个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伊人”面目是模糊的且不说肖像如何,连个大体轮廓也看不到。其高洁、美丽、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是从追求者炽热的情感、执着的信念中折射出来的。“伊人”所在的空间位置也十分模糊,“在水一方”也只是一个想象中朦胧的地方。正是诗的这种主题的模糊性,增强了诗的美感,引导人们去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内涵。模糊朦胧的美更是为诗歌增添了一种奇异的色彩。清代诗人郑板桥在《原诗》中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第3题: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所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

A、对比

B、夸张

C、比兴

D、反衬


参考答案:C

第4题: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所用的表现手法()。

  • A、对比
  • B、夸张
  • C、比兴
  • D、反衬

正确答案:C

第5题:

鲁迅在创作《野草》象征主义表现艺术的手法。


正确答案: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
其途径有以下几种:
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
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
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6题:

《行行重行行》的主题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在表现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行行重行行》主要表现两大主题.一是“感时伤志”,另一是“相思离别”;而其中《行行重行行》就是主要表达的“相思离别”的情怀。
2.本诗出自东汉五言古诗《古诗十九首》,叙写了闺中思妇的离别之苦,相思之痛,思念之切,无端猜疑及岁月催老、空负佳期的悲怆,情调哀婉凄绝。还写了欲说还休、欲罢不能、强自宽解的可怜。逼真地刻画了思妇在游子久别不归的情势下思绪万端的心态,表现了人间共有的复杂思想情感。
3.这首了诗语言平常朴实,具有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在诗的内容描写手法上,是虚实相生,托物比兴;回环往复,转换变化,层层深入;时而写实,使人如见其景其人,时而虚写,使人想象联翩,时而满怀希望,时而忧心欲绝,时而忧怨逼人,时而又宽勉自励使人又希冀顿生。这就是所谓比、兴的表现手法。读之使人感情随之起伏变化,且读后也使人意味横生,回味无穷。

第7题:

归纳《行行重行行》和《回车驾言迈》这两首诗的主题。


正确答案: 《行行重行行》抒思妇之情。《回车驾言迈》抒游子之思。

第8题:

再别康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主要有哪些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再别康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对康桥的依依不舍、留恋之情。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第9题:

简析《行行重行行》的比兴手法。


正确答案:《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现在作者已无法考证,但这首诗“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它以思妇自叙的口吻写出,委婉真切地抒发了自己对远行君子的怀念。“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用比兴手法。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

第10题:

《山居秋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它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首诗是写山居秋天晚暮幽静景色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并且从诗人欣赏的角度,还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情趣,以及诗人怡然闲适的心情。它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诗中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