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题目
单选题
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B

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C

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36分)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6分)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4分)


正确答案:
(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这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第2题:

1436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400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这表明()。


A.海外白银开始大量输入中国

B.钱、钞兼行的货币制度已结束

C.政府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D.农副产品在全国实现了商品化

答案:C
解析:
海外白银在宋朝的时候就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故A选项错误。明代的货币制度是“钱、钞兼行”.题目时间为明代中期。故B选项错误。本题考查的是明朝中期把谷物折换成白银送往京都用于发放官员俸禄.与农副产品是否实现商品化关系不大,故D选项错误。题目中“金花银”为明代税粮折收的银两。明代政府将白银作为支付官员俸禄的手段,说明政府肯定了白银的流通作用,将其作为货币:

第3题:

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

A、布币

B、刀币

C、环钱

D、蚁鼻钱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明朝“一条鞭法”改变了赋税形态,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 A、使白银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
  • B、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
  • C、刺激了冶铁业的发展
  • D、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

正确答案:D

第5题:

明朝货币制度有一个变化过程,立国之初用钱,不久改为用钞,继而钱钞兼用,以钞为主,钱为辅,最后改用()。

  • A、白银
  • B、铜钱
  • C、白银和铜钱
  • D、钱钞兼用

正确答案:C

第6题:

自唐至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兴盛,最主要的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造船技术的提高

C.罗盘针用于航海

D.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


参考答案:A

第7题:

明朝是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当时白银的来源有()

  • A、政府库藏
  • B、开采银矿
  • C、外国流入
  • D、民间窖藏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量贸易的需要,到明朝后期,普遍流通的货币是

A、交子

B、铜钱

C、白银

D、黄金


参考答案:C

第9题:

宋代流通的货币有()。

  • A、铜钱
  • B、铁钱
  • C、黄金
  • D、白银
  • E、纸币
  • F、贝币

正确答案:A,B,C,D,E

第10题: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首推()。

  • A、铁器和纸张
  • B、丝绸和茶叶
  • C、瓷器和丝绸
  • D、纸张和火药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