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变异?
第2题:
为什么读者对译作的接受比对本国文学的接受具有更大的叛逆性?
第3题:
文学接受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变异包括形象异变、情感异变、思想异变等。指作家写进作品的形象含义、思想与情感,在读者那里得到不完全符合原义的理解。文学接受中“变异”的根源主要在于读者个性化的期待视野。具体而言,读者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个人经历、欣赏能力等个体条件不与作者相同,理解到的东西就会有所不同。
略
第4题:
齿轮传动中为什么会产生齿面塑性变形?
第5题:
电力系统中为什么会产生内部过电压?
第6题:
文学接受中的“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之间有千差万别,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种差别缘于读者个人的阅读异变,这些阅读异变主要有()。
第7题:
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与对话?
第8题:
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填空、对话、兴味实即“再创造”,其根源在于主客体两方面。主体方面,读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必然要发挥它,与作品进行对话。客体方面,一是文学文本干枯的语言符号只有经过读者的想象、填空等再创造,才能还原成生动的形象画面。二是文学描述性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只有经过读者的填空、对话兴味,才能明晰与丰富起来。
略
第9题:
在20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产生“样板戏”?“样板戏”是否具有文学价值?
第10题:
为什么说审美效果是文学接受效果的重要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