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儿童观”的变化。

题目
问答题
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儿童观”的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五四时期,郭沫若创作了著名儿童诗《()》。


正确答案:天上的街市

第2题: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五四运动前后,发生了由资产阶级思想居主导地位到无产阶级思想逐渐占上风的重大变化。

第3题:

五四时期中1915年5月-1915年6月被称为()。

A、新文化运动发起

B、小五四

C、大五四

D、五四运动


答案:B

第4题: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观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童话方面出现了茅盾的《风雪云》、《学由瓜得》、《寻快乐》、《书呆子》 ,陈衡哲的《小雨点》 ,赵景深的《纸花》 ,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被鲁迅称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在小说方面则有鲁迅的《故乡》、《社戏》叶圣陶的《阿菊》、《一课》冰心的《寂寞》 《离家的一年》 ,这些小说都不同程序的反映了反帝反封建、要民主、要自由、要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在儿童剧方面影响最大的是郭沫若的《广寒宫》和黎锦晖的《葡萄 仙子》等。在儿童诗方面有郭沫若的《两个大星》 《天上的街市》 ,沈从文的《忆》等。搜集和整理了儿歌、民谣,主要有 1919 年,由“少年学会”创办的《少年》 ,歌谣研究会创办的《歌谣》 。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观是强调 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

第5题:

试述我国民营报纸的发展历程。(五四时期至大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 1、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南北地区民营报业的发展出现两种趋势,上海商业报纸开始向现代企业化报业方向发展,而北京的报纸受北洋军阀的控制,热衷政党之争,仅有少量报纸在曲折中缓慢发展。(《申报》、《新闻报》)
2、国内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报业仍有缓慢发展,注重扩大版面,增设专栏、专刊等到,报纸内容综合化杂志化,加大广告、商业经济、文化娱乐方面的版面,同时削减时事评论的篇幅(《世界日报》、新记《大公
报》)

第6题: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是作为儿童问题之一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鲁迅写作《故事新编》的时期是()。

  • 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 B、“四.一二”事变前夕
  • C、在上海的最后十年
  • D、留学日本时期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试论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第9题:

“信仰”一词,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是在()。

  • A、汉代
  • B、唐代
  • C、清代
  • D、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儿童观”的变化。


正确答案: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的总的观念。我国传统的儿童观,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儿童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成了父母的私有财产,家长对子女有完全支配的权利,儿童只能绝对服从,丧失了独立自主的人格。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对封建主义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同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鲁迅指出,为了教育好儿童,第一要理解儿童,第二要指导儿童,第三要解放儿童。蔡元培提出了要发展儿童个性、崇尚儿童自然的主张,提出要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还极力主张研究儿童心理科学。陶行知、陈鹤琴在批判传统儿童观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验。实验中,陶行知提出了“爱满天下”的口号,陈鹤庆则抱着“一切为儿童”的信念。